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

周期

ⅠA

ⅡA

ⅢA

2周期

3周期

X

4周期

Y

1)在化学反应中Mg原子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

2)经分析发现,元素的周期数与原子的电子层数.元素的主族数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着密切的关系;请推断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Y原子的电子层数为_____

3)若镓(Ga)元素与氯元素只组成一种属于盐的化合物,请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答案】 3 4 GaCl3

【解析】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由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2)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可推断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根据元素周期律: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可推断Y原子的电子层数为4

3)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Ga)元素原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易失去三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镓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显+3价,氯元素显-1价,化合价交叉得化学式为GaCl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其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钻井→汲卤→晒卤→滤卤→煎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步骤中,_____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煎盐”和实验室_____结晶的原理相同。

2)“汲卤”获得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与氯化钾,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约为 7%10%,“晒卤”目的是_____;“煎盐”得到的食盐中含有氯化钾,实验室可用_____检验,操作方法是_____

3)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40℃时,氯化钠溶解度_____氯化钾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 氯化钠与氯化钾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_____20℃时,100g 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9%,含氯化钾 1.00g,蒸发掉水大于_____g,开始有氯化钠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3)t2℃时,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物质。

(4)如图乙所示,20 ℃时,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再在试管中加入5 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考古,我们发现许多了珍贵文物,这些珍贵文物凝聚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如图是二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青铜器、铁器和丝织品.

1)图中文物的原料不是用化学方法制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下同),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考古人员还惊喜地在一个铜壶里发现了特殊的液体,闻起来有一股浓浓的酒糟味.为了检测这种液体是否为酒,他提出了下面三种探究方法,其中最可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喝一口品尝

B 取样并将其点燃

C 抽取挥发出的气体并用交警的酒精测试仪测试

3)请你出土的青铜器保存较好,而铁器却锈蚀严重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 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广口瓶除外):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_________________

2)应选择量筒的量程是______毫升(填50100),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水时,用俯视读数法,则会造成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B操作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操作E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测定某纯碱(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①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B. 装置②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

C. 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D. 装置②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

(2)实验2观察到先燃烧物质是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此实验目的是___

(3)实验3将蜡烛(足量)在密闭广口瓶内燃烧至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蜡烛熄灭后,广口瓶中还有氧气

C 蜡烛燃烧前广口瓶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9.56%

D 蜡烛熄灭后,广口瓶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

(1)m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时,在10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需加甲物质_______g。

(3)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________物质(填“甲”或“乙”) 。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选填“>”“<”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