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格,从如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铬,属于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2016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水体污染的高度重视.
(1)某化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CuSO4、为了防止水中金属铜离子对人体造成危害,并从中回收铜,同学们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污水$→_{①}^{过量的铁粉、过滤}$滤渣$→_{②}^{稀盐酸、过滤}$Cu
在该方案中,稀盐酸的作用是和滤渣中的铁反应,把铜分离出来;
(2)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水中的一些无机物如碳酸盐可净化盐酸等酸性污染物.写出一个碳酸盐反应的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3)生活污水中的一类有机物在分解时要消耗大量的O2,在水中发生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C6H10O5+6O2═6CO2+5H2O.1升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称为该水体的生化需氧量,单位为毫克/升.某地区一条被污染的河流,经检测每升河水中含有这类有机物8.1毫克,则该河水的生化需氧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氢氧化钠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颜色绿
pH范围1~34~56~78~911~14
A.由红变紫B.由紫变红C.由橙变绿D.由蓝变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6g氯化钠溶于114g水中,所得溶液平均分为三等份.
(1)求每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将第一份溶液中加入10g水,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将第二份溶液加入10g氯化钠,全部溶解后,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提出了如下的问题:石蜡的性质如何?蜡烛燃烧过程中有何现象产生?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并进行如下探究:(已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石蜡难溶于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石蜡逐渐融化,说明石蜡的熔点低.
观察蜡烛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间(如图)约1秒钟后取出,
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火柴梗两端变黑,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再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D(填图中字母).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3O2$\frac{\underline{\;点燃\;}}{\;}$2N2+6H2O,其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3)通过该微观示意图,你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再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当时气温为20℃),他用量筒量取100毫升水,用天平称取40克氯化钾,然后将100毫升水倒入装有氯化钾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总是有不溶解的氯化钾,过滤后称得不溶氯化钾的质量为6克,则此时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36克,其中溶质是36克.实验中,氯化钾不能完全溶解,这一现象说明氯化钾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还原性,它们还具有还原性.
(2)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入氢气后加热,否则易发生爆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移去酒精灯后停止通氢气,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
(3)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 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 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铁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
铁的氧化物化学式Fe2O3Fe3O4FeO
颜色
化学性质可溶于酸常温下不溶于稀酸可溶于酸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Fe2O3$\frac{\underline{\;高温\;}}{\;}$4Fe3O4+CO2
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现用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与过量的镁粉反应,为了使反应慢一点但不影响生成的H2的总量,可向使用的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
①氢氧化钠②水③硫酸钾溶液④碳酸钠溶液.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