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丙、甲、乙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气体烙铁”是一种以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 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13028CO2+10H20。燃料X的化学式为 ( )
A. C4H10 B. CH3OH
C. C3H8 D. 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现有两瓶无色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石灰水,要鉴别出来,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
A. 酚酞溶液 B. 稀盐酸 C. 碳酸钠溶液 D. 金属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有一瓶标签受损的稀盐酸如图1,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取出25g稀盐酸样品,加入足量的铝片(表面被氧化),使其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2,请计算该稀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合金至少有两种金属熔合而成
B.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 两种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用2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 向足量且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质量、形状相同的镁片和铁片
C. 向某温度下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温度不变)
D. 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锌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青岛局属四校2019届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溶液。
(2)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然后,对反应过程中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I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Ⅱ硫酸钠和硫酸;猜想Ⅲ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无明显变化 | 猜想______不成立 |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 ______ | 猜想Ⅱ成立 |
(反思与评价)小芳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理由是______。可以改为向废液中加入少量______,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猜想Ⅱ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