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黄铜是Cn-Zn合金,它可以用来制造机械、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该样品粉碎后放在烧杯中,然后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g.计算: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在使用黄铜制品时应注意
 
.(合理即可)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铜不会和稀硫酸反应,因此剩余的固体就是铜,可以据此求出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硫酸(溶质)的质量,然后计算出溶液的质量分数;
(3)黄铜中含有锌,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7g
20g
×100%=35%
(2)20g该样品中锌的质量为:20g-7g=13g
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13g x
65
13g
=
98
x

解得:x=19.6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6g
100g
×100%=19.6%
(3)黄铜中含有锌,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所以在使用黄铜制品时应注意不要让黄铜制品和稀硫酸等酸接触.
答:(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3)在使用黄铜制品时应注意不要让黄铜制品和稀硫酸等酸接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年,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元素周期表中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确定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其(  )
A、电子数B、中子数
C、中子数和质子数D、质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pH=8,为使其pH降低为6应该(  )
A、滴加pH=3的硫酸
B、滴加NaOH
C、加水
D、倒出一半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测定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一氧化碳    B.熟石灰    C.小苏打  D.酒精
(1)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2)
 
是有毒气体
(3)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煤气燃烧
 

(2)红磷燃烧
 

(3)电解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三位同学整理实验台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盖瓶塞,他们认为该溶液已经变质了.变质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为进一步探究该溶液是否变质和变质程度,请你一起参与合作完成下列内容: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  论
甲:取少量该溶液放入试管中,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没有变质
乙:取少量该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
一定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已经变质.产生沉淀
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取少量该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
一定量稀盐酸
 
该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结论]
根据现象,同学们确认,该溶液已经变质.
【交流讨论】
(1)乙、丙同学一致认为甲同学实验不合理,理由是
 

(2)三位同学把各自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回收到一只干净的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刚才盛放回收物的大烧杯中.杯底有白色沉淀,液体无色.对此同学们展开讨论:
①同学们一致认为大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酚酞除外)是
 

②同学们认为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稀盐酸,理由是
 

【反思】取完药液后要立即盖紧瓶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2)通过实验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认识到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3)实验3中,对比两支试管内
 
的不同,可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的反应:
 

(3)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4)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发生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