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填写化学符号或名称:
一个亚铁离子Fe2+,2H2个氢原子,2Mg2+2个镁离子.
化学中元素符号的不同排列具有不同的含义,填写出下列排序中缺少的元素符号.
O    SiAl   Fe    Ca;     C   N  OF   Ne;
Cu   HgAg  Pt     Au.

分析 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和钙元素等;
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碳元素、氮元素、氧元素、氟元素、氖元素;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部分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铜、汞、银、铂、金.

解答 解:一个亚铁离子可以表示为Fe2+,2H表示2个氢原子,2Mg2+表示2个镁离子.
故填:Fe2+;2个氢原子;2个镁离子.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和钙元素等,元素符号依次为:O、Si、Al、Fe、Ca;     
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碳元素、氮元素、氧元素、氟元素、氖元素,元素符号依次为:C、N、O、F、Ne;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部分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铜、汞、银、铂、金,元素符号依次为:Cu、Hg、Ag、Pt、Au.
故填:Al;F;A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关于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分子能构成物质
B.分子间有间隙而原子间没有
C.一个O原子的质量约为$\frac{16}{6.02×1{0}^{23}}$g
D.液态变为固态后构成物质的微粒就不动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写出下列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
(1)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甲烷燃烧: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3)氧化汞受热分解:2HgO$\frac{\underline{\;\;△\;\;}}{\;}$2Hg+O2↑;
(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将图1和图6连接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证明氧气已经集满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气泡逸出.若用图6收集一瓶含$\frac{1}{4}$空气的氧气,操作的方法是在集气瓶中装入$\frac{3}{4}$的水,倒置于水槽中进行收集.
②图2中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它在装置中的主要作用是方便随时添加液体.甲同学用图2和图4连接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中加入盐酸的量至少要浸没长颈漏斗末端.
③乙同学在图2基础上增加了一块带孔的隔板(如图3),则大理石应放在a处(填“a”或“b”),该装置中加入盐酸的量至少要浸没大理石;若加入盐酸过多,则有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关闭止水夹后,盐酸从长颈漏斗溢出,要使反应停止,其操作是关闭止水夹.
④丙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应前他事先往试管中加入了少量的水,甲同学由此产生了疑问,提出了猜想:
猜想1:加水可以起到稀释的作用,使反应速度变缓.
猜想2:…
甲同学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每次取15mL 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   验1234[]5
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
MnO2粉末用量/g0.50.50.50.50.5
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s5601861033512
反应后液体温度/℃2638435971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甲同学的猜想2是:加水可以降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化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①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N2),其体积分数是78%;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O2);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SO2).
②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水的组成.a试管中的气体是氢气(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复燃则为氧气.
③化学与医学密切相关,为人类健康做贡献.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C15H22O5)应用于疟疾治疗,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C15H22O5由3种元素组成,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5:22;0.4mol C15H22O5中约含有1.204×1024个氧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KNO3(填“>”或“=”或“<”).
(2)t2℃时,将28g硝酸钾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饱和”“饱和”“不能确定”).
(3)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添加溶剂(水),还可以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交点A表示的含义是:t1℃温度时,甲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10g乙,溶液达到饱和.
(3)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4)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写出一种即可).
(5)在t2℃时,分别将甲、乙的100克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时,则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甲为黑色固体.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甲的化学式为C,
(2)写出丙→丁的化学方程式H2O+CO2=H2CO3
(3)图示的所有转化的反应中,一定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选填“化合”、“分解”、“置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极易溶于水B.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验满
C.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