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A.Y和Z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C.X表示的是原子,Y表示的是阳离子D.X与Z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X

分析 A、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判断.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化合价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 解:A、Y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8、3,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三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7、13,表示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X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在Y中,核内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化合价为-3价;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化合价为-3,X与Z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X,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已知A-F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和C是无色无味气体,B是黑色粉末,D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反应①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2)写出反应②的实验现象铜表面上出现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影响健康.如不法商贩用淀粉充当奶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一定含碳、氢、氧、氮元素),或往很稀的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3H6N6),导致食用此奶粉或牛奶的婴幼儿生长发育受伤害.为此,今年我国出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
(1)“大头娃娃”事件说明,淀粉和蛋白质这两种营养素对人体及其生命活动具有不同功能.它们各自的功能是:淀粉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
(2)从组成元素上判断,三聚氰胺不是蛋白质.因为三聚氰胺不含有氧元素.
(3)过去,一般通过检测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推断蛋白质含量.其操作方法为:将奶粉样品经过特殊处理,使蛋白质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氨气;再用盐酸吸收氨气,计算氨气的质量;再将氨气的质量乘以7.75,就得到蛋白质的质量.
①不法商贩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是提高含氮量.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7%.
②现有一奶粉样品10.0g,经处理得到氨气(NH3)恰好与36.5mL 1.0%的盐酸(1.0g/mL)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请计算该奶粉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液中B
A.只有硝酸锌和水         B.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C.一定没有硝酸银         D.如果没有硝酸铜,则一定没有硝酸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经分析知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
A.可能是混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化合物      D.不可能是化合物,可能是单质,可能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n=3,则m=13;
(2)若该粒子为电中性,则n=m-10;
(3)若m=12,则该粒子对应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溶液酸碱度随加入物质质量变化趋势的是(  )

A、往稀硫酸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B、往水中加入稀硫酸
C、往氢氧化钠溶液中 加入过量稀硫酸
D、向稀硫酸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探究二氧化碳气体与碱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活动1】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Ca(OH)2+CO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探究活动2】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瓶子变瘪.她认为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评价与交流】请你评价她的实验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不正确;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也会造成瓶子变瘪;应用等质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做对比试验.
【探究活动3】为了证明同样的问题进行了另一个实验:向小华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滴入稀盐酸后产生现象的原因Na2CO3+2HCl=2NaCl+H2O+CO2↑.证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反思与总结】由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判断一个反应能够发生时,如果不能通过实验现象判断时,则应设计实验,证明实验后的物质中有新物质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②的名称是  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BD或BE(合理即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已经收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