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鉴别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方法中,最简单可行的是(  )
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加水看溶解性D.滴加澄清石灰水

分析 区别空气和人呼出气体两种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气体的目的.

解答 解:A、空气、人呼出气体两种气体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所以用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空气、人呼出气体两种气体都是没有颜色的气体,所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空气、人呼出气体两种气体都不易溶于水,所以加水看溶解性现象不明显,故选项错误;
D、人呼出气体中比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以滴加澄清石灰水区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及电解水装置,回答问题:

(1)电解水的反应表达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a管气体为氢气(填化学式),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填微粒名称,下同),最小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2)某小组在模拟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表面附着红棕色物质,该物质是氧化铁(填名称),一段时间后,正负极气体体积比将<(填“>”、“<”或“=”)1:2.用带火星木条放在b管尖嘴处,无任何现象,可能原因是氧气太少(说出一种可能原因).
(3)将含有8g NaOH的水溶液109g通电一段时间后,生成1g氢气,则电解所消耗水的质量为9g,电解水的剩余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提醒:电解水时,NaOH不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
A18K黄金和黄金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加热后观察颜色
B生铁和钢加入稀盐酸加入硫酸铜溶液
C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观察颜色
D氯化钠溶液与饱和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降低温度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钙用于食品干燥剂
B.硝酸用于生产化肥、炸药
C.氢氧化钠用于炼油、造纸、印染等工业
D.用熟石灰和大理石制取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学习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知识网络图,A、B、C、D、E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二者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小亮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HCl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滴入Ca(OH)2溶液中,溶液变成蓝色;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实验现象为红色(或红棕色)固体不断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3)实现②反应,写出一种B物质的化学式Zn;
(4)写出图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H)2+H2SO4═CaSO4+2H2O.该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5)依据反应⑥说明Ca(OH)2溶液长期放置空气会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6)物质C应具备的条件是(可溶性)盐,且和Ca(OH)2、HCl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根据化学方程式AgNO3+NaCl=NaNO3+AgCl↓,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在常温下进行B.反应进行得非常快
C.反应物是硝酸银和氯化钠D.生成的氯化银难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b.在空气中加热铜:铜+氧气$\stackrel{点燃}{→}$氧化铜;化合反应
c.加热氧化汞:氧化汞$\stackrel{加热}{→}$汞+氧气;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物质O2
(2)3个氮原子3N;
(3)2个钠离子2Na+
(4)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