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 | 10 | 20 | 40 | 60 | 80 |
KNO3 | 20.9 | 31.6 | 63.9 | 110 | 169 |
NaCl | 35.8 | 36 | 36.6 | 37.3 | 38.4 |
分析 (1)根据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分析;
(2)根据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进行分析;
(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4)①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亚硝酸钠可以将亚铁离子转化成铁离子进行分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
(2)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故选:AB;
(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②t1o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甲;
③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20℃,其结果如图2所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故A正确;
B.烧杯②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故C正确;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故D错误.
故选:AC;
(4)①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粉逐渐消失,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浅绿色,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亚硝酸钠可以将亚铁离子转化成铁离子,所以实验B观察到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②亚硝酸钠加热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所以不会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硫,氮气无味,故选A.
故答案为:(1)石油;
(2)AB;
(3)①甲;
②甲;
③AC;
(4)①铁粉逐渐消失,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浅绿色,Fe+2HCl=FeCl2+H2↑,黄;
②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一定量稀盐酸加水稀释 | B、一定量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烧碱溶液 | C、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缓慢加入稀硫酸 | D、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加热制氧气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打开浓盐酸瓶塞,可看到大量白烟 | |
B.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颜色变为红棕色 | |
C. | 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的羽毛气味 | |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KNO3CaCl2 Na2CO3 稀HNO3 | B. | MgCl2Na2SO4 Ba(OH)2 稀HCl | ||
C. | K2SO4 NaNO3 Ba(NO3)2 稀HCl | D. | FeCl3 MgCl2 NaOH K2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机制炭的温度 | |
B. |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使机制炭熄灭 | |
C. | 固体酒精的着火点高于机制炭 | |
D. |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