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收集完氧气后,反应还在继续进行.小明认为,这个装置不能有效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请你帮助小明对该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或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解决这个问题.

提示:可从下列用品中选取,也可自选其他仪器.
请你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

将长颈漏斗改用分液漏斗    将长颈漏斗改用注射器
分析:要有效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从控制液体的滴加能随开随停考虑解决问题.
解答:要有效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把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分液漏斗通过旋转活栓能够分次加液体,当收集完气体后,可不再滴加液体;还可用注射器,注射器的特点与分液漏斗一样,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当收集完气体后,可不再滴加液体.
故答案为:方案一:将长颈漏斗改用分液漏斗;
方案二:将长颈漏斗改用注射器.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的形式考查仪器的作用,可使学生了解更为合理的实验组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小颖看到这段话后非常感兴趣,她和同学们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    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如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明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
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生成物中没有CO32-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性;
[表  达]小军根据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现问题]小娟发现在小军的实验中,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后,一会儿又变成无色.
[深入探究]实验三:探究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成红色的溶液为什么会褪色?
小娟经查阅资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将有关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1 将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配制成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反应激烈,有大量气体产生,并能使木条复燃
2 取三份实验1所得溶液分装于三支试管中是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②第二份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③第三份中先加水再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①溶液变蓝且长时间不褪色
②溶液显红色,半分钟内褪色
③溶液显红色,半分钟内褪色
3 ①称取3.9g过氧化钠固体,逐滴加入约50mL水.
②待不再产生气体,10min以后,加入用小纸片包好的MnO2,迅速塞紧双孔塞,轻轻摇动反应器,纸包自动散开,MnO2与溶液开始接触.
①测得氧气体积为185mL左右
②又产生大量氧气,至反应完全以后,又测得产生了374mL氧气(两次测定条件均相同)
(1)根据小娟的实验探究,过氧化钠和水反应除了小军写出的反应外还存在另一个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综合分析上述实验,猜想使变红的酚酞褪色的物质是
 
,请你用实验1所得的溶液,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3)根据实验3测得的气体体积说明了
 

[反思与评价]根据小娟的实验探究方案,请你再提出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化学晚会上,老师表演了“滴水生火”的魔术.他向包裹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就燃烧起来了.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入手,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
①脱脂棉具有可燃性
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某种气体及其它物质
③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是否有气体生成及气体成分
(1)打开如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a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气体是
氧气
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水中的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过程中
放出
放出
了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实验二: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其它物质
(1)小李同学取适量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反应后所得稀溶液呈
碱性
碱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你认为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是
NaOH
NaOH
(填化学式);
(2)在小李同学的实验中,大家意外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后随即又变成了无色!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王同学另取适量的稀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发现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你认为使红色酚酞试液变成无色的物质是
H2O2
H2O2
(填化学式).
[结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分两步进行,请你写出两步反应的方程式:
第一步
Na2O2+2H2O=2NaOH+H2O2
Na2O2+2H2O=2NaOH+H2O2

第二步
2H2O2=2H2O+O2
2H2O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明很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小利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小利猜想的依据是
过氧化钠和水中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
过氧化钠和水中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

(2)小宁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氧气
氧气

(3)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U型管A端红墨水液面下降,其原因是
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瓶内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瓶内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明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性.
(2)小军认为,纯碱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另一种物质有可能是Na2CO3,小宁认为不可能,他可选用
盐酸
盐酸
试剂来验证另一种物质是否是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去除表面的氧化镁等杂质
去除表面的氧化镁等杂质

(2)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
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化学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
Mg+2HCl=MgCl2+H2

(3)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选填“酸”“碱”或“中”).
(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振荡显红色,说明乙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对此现象,乙同学重复如上实验,得到同样结果.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使酚酞变红色;  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
氯化镁
氯化镁
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乙同学为完成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Mg+2H2O
  △  
.
 
Mg(OH)2+H2
Mg+2H2O
  △  
.
 
Mg(OH)2+H2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拓展与延伸】
(1)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可能显中性或弱酸性;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如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镁溶液显弱酸性,氯化钾溶液显
性.
(2)活泼金属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可见金属与水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有关
有关
(填“有关”或“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嫦娥三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金属过氧化物等可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如: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确定CO2跟Na2O2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最后还要采用的验证实验操作是在D导管处放置一根
 

(2)
 
(填“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已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
(3)若每人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千克,若用过氧化钠将这些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则理论上可产生氧气都少千克?(写出计算过程)
(4)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也能产生氧气,小红同学将16g的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4.4g.
①大家纷纷猜想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写物质的化学式):
猜想一:
 

猜想二:
 

②经过计算确定猜想
 
是正确的.(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