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10%的过氧化氢溶液用量/mL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二氧化锰用量/g | 0.1 | 0.3 | 0.5 | 0.7 | 0.9 | 1.1 |
收集等体积氧气所用时间/s | 17 | 7 | 4 | 2 | 2 | 2 |
分析 一:根据甲、乙、丙、丁、戊是5种常见物质,由氢、氧、硫、钙4种元素中的1-3种组成,甲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所以甲是二氧化硫,乙是一种无色液体,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吹入乙中出现浑浊现象,所以乙是氢氧化钙,通过分析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丙是过氧化氢,丁是水,戊是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然后结合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
二: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二氧化锰的最佳用量.
解答 解:一:甲、乙、丙、丁、戊是5种常见物质,由氢、氧、硫、钙4种元素中的1-3种组成,
(1)甲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所以甲是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
(2)乙是一种无色液体,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吹入乙中出现浑浊现象,所以乙是氢氧化钙溶液;
(3)通过分析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丙是过氧化氢,丁是水,戊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戊是:;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5)A、戊是氧气,属于单质,故A错误;
B、甲、丙、戊中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
C、水通电会生成氧气,故C正确;
D、(3)和(4)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CD.
二:(1)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检验有氧气生成的实验操作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从实验数据可知.本实验中二氧化锰粉末的最佳作用量是0.7g,因此选择C;
故答案为:一:(1)SO2;
(2)氢氧化钙溶液;
(3);
(4)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5)CD.
二:(1)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3)C.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并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下水道堵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某同学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物质的成分。请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呈银灰色。
铝与酸、强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_____═2NaAlO2+3H2↑
【猜想与验证】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取该粉末分别置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向一只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另一只中滴加__溶液,都产生大量气泡且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2)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在玻璃片上,放置一会儿。 | 白色颗粒潮解 |
②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____ |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 羊毛线逐渐消失 |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应用】(1)使用“管道通”时,先将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入被堵塞的管道中,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管道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填序号)
A.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B.产生大量气体
C.管道被疏通 D.气体燃烧后,火焰成淡蓝色
(2)该“管道通”中的两种物质必须分开保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管道通”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