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气体,但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未必都是活泼金属

B.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 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 CO2 是酸

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少,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A 【解析】A. 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气体,但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未必都是活泼金属,如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正确;B.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 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色,所以 CO2 不是酸,错误;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错误;D. 溶液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年九年级化学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KCl

34.0g

37.0g

40.0g

42.6g

KNO3

31.6g

45.8g

63.9g

85.5g

A. 20℃时,KC1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 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 40℃时,5gKCl中加10g水可得33.3%溶液

D. 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

C 【解析】试题分析: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知20℃时,KNO3溶解度小于KC1的溶解度,A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在20~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有相同的部分,即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B正确;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40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10g水中最多溶解4g氯化钾,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g/14g ×100%=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18年质量调研检测(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面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 纯碱、烧碱都属于碱类 B.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 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两种 D.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解析】A、烧碱是氢氧化钠,是碱,纯碱是碳酸钠,不是碱而是显碱性的盐,错误;B、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正确;C、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不一定是两种,可能的两种以上,例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错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依据化学方程式回答问题,4NH3+5O24X+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g

B. X中氮、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1

C. 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解析】A.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7+5×32-6×18)÷4=30,错误;B.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X的化学式为NO,NO中氮、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错误;C. 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正确;D. 该反应是:4NH3+5O24NO+6H2O,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蜀山区2018届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一)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 O2 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 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下图装置(镁条长度为 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 5 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20 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 NaOH 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 2mL 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 2mL NaOH 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 2mL 浓硫酸再通入约 4mL 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 4mL 饱和 Na2SO3 溶液再充满 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 2mL 蒸馏水再通入约 4mL CO2

镁条第 3 天开始变黑至第 20 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 和 2 中,NaOH 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 的目的是_____;

(3)实验3 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 CO2、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 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 N2 无关,其理由是_____;

(7)本 组 实 验 1/2 中 使 用 的 NaOH 浓 溶 液 , 而 不 是 使 用 澄 清 石 灰 水 , 理 由 是_____。

CO2+2NaOH═Na2CO3+H2O 检验只用氧气是否会使镁条变黑 氧气、氮气 2、5 接触水、二氧化碳、氧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石灰水浓度非常低,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不好 【解析】(1)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故要除去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2)常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蜀山区2018届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镆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新成员,下列有关镆(部分信息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为 288g B. 元素符号为 MC

C. 原子核内有 173 个中子 D.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A. 相对原子质量为 28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不写,错误; B. 元素符号的书写:一个字母大写,两个字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元素符号为 Mc,错误;C.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有 288-115=173 个中子,正确; D. 元素名称带“钅”字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心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可以用F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应从a或b)通入。

(3)A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4)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 (填药品名称)的洗气瓶G。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所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填标号)。

(1)酒精灯 (2)2H2O22 H2O+ O2↑ 、B 、氧气不易溶于水、 正、 a (3)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的末端逸出出。 (4)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充满、 浓硫酸 (5)A和E 【解析】试题分析:(1)作为加热热源的是酒精灯;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 2H2O22 H2O+ O2↑;固液常温型制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心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 Na2CO3和Ca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NaCl 和 NaNO2都是有咸味的盐,故可以用NaNO2代替NaCl作食用盐

C. 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D. H2O 和 H2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D 【解析】A.虽然Na2CO3和Ca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但是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还可能是活泼金属,故错误;B.NaCl 和 NaNO2都是有咸味的盐,不可以用NaNO2代替NaCl作食用盐,因为NaNO2有毒,不能使用。故错误; C.铁和铜虽然都是金属,但是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排在氢的前面,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排在氢的后面,则铜不能与稀盐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中考考前信息卷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由实验一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实验二分别加热片刻观察到 A 棉球燃烧产生火焰,B 棉球不燃烧,由此得出燃 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实验三观察到先熄灭的是______;由此得出燃 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烧杯中的蜡烛 与氧气(空气)接触 【解析】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注意利用控制变量的原理。 (1)木条和玻璃棒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木条燃烧,玻璃棒不能煅烧。该实验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 (2)小棉花球蘸水后,水不可燃,会蒸发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干燥的棉球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该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