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
(3)加入浓硫酸后,装有甲、乙两物质的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多.除浓硫酸外,还可以加入氢氧化钠物质,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4)由此得出结论:物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温度的变化.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1)通过分析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
(3)由图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由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故可知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多.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NaOH(或CaO)等在溶解于水或者和水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固体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同样的结果,不同的原理);
(4)由此得出结论是:物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温度的变化.
故答案为:(1)40g;
(2)甲>乙;
(3)甲减少,乙增多;NaOH;
(4)物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温度的变化.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氧气O2
(2)水H2O;
(3)二氧化碳CO2
(4)碳酸钙CaCO3
(5)氯化钠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石灰浆抹墙壁后墙壁表面有水珠生成
B.钢铁生锈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四种盐各是什么酸和碱反应的产物.
(1)BaSO4Ba(OH)2+H2SO4═BaSO4↓+2H2O;
(2)CaCl2Ca(OH)2+2HCl═CaCl2+2H2O;
(3)CaCO3Ca(OH)2+H2CO3═CaCO3↓+2H2O;
(4)NaNO3HNO3+NaOH═NaN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KClO3属于(  )
A.混合物B.氧化物C.化合物D.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文字表达式.
(1)生成物为银白色液态金属和无色气体的分解反应氧化汞$\stackrel{加热}{→}$汞+氧气;
(2)生成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氧化反应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3)燃烧产生浓厚白烟的反应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4)一种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5)无色液体与催化剂发生的分解反应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如图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C(填序号).
 
(2)为防止铁制品锈蚀,通常在铁制品表面喷漆,其防锈原理是使铁制品与空气和水隔绝.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通常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
小敏猜想是氢气;
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
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无碳元素,反应后也无碳元素;
【进行实验】利用图I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①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c(填“b”或“c“)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试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AC(填序号).
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C.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5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用多少mL的量筒量取多少mL的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