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 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Ni>Cu |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且活动性越强,产生的气泡速率越快;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位于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Zn的活动性比Cu的强,然后利用题干叙述的内容,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完成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探究.
解答 解:(1)①根据查阅的资料,Ni显正二价,故与盐酸反应时生成二价镍盐,同时生成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Ni+2HCl=NiCl2+H2↑;
②镍和铁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并放出氢气,因此不能直接比较出Ni、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因为镍和铁都在氢的前面,故铜不能置换出镍,观察到的现象是:没有明显现象;铁可以置换出镍,因此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Ni、Cu;
(3)金属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是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利用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进行验证.
故可选择中间的金属与其它两种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进行验证: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打磨光亮的镍片,再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在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镍片没有变化,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镍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4)从图框中可以知道,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金属X得到了不纯的铜,根据题干要求及废水中的成分并结合最后得到物质为硫酸亚铁晶体,可以判断金属X为铁;铜排在氢后面,不与酸反应,而铁排在氢前面,与酸反应,因此为除去混在铜粉里的铁粉并且得到FeSO4溶液,把金属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并过滤即可,故溶液Y为稀硫酸;
故答案为:(1)
①Ni+H2SO4=NiSO4+H2↑
②不能
(2)无明显现象 Fe>Ni>Cu或铁>镍>铜
(3)CuSO4
(4)①C ②Fe+CuSO4=FeSO4+Cu 稀硫酸或H2SO4溶液
点评 本题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运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考查了实验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运用实验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可依据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位于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化钠溶液会加快钢铁的锈蚀 | |
B. | 洗洁精和汽油都能清洗油污,且原理相同 | |
C. | 高炉炼铁中所需的高温与焦炭无关 | |
D. | 为了加强食品的色、香、味,可以大量使用添加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是9 mL | B. | 大于9 mL | C. | 小于9 mL | D. | 无法判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X盐溶液 | Y盐溶液 | Z盐溶液 | |
Ni | 无 | 无 | 有 |
Mn | 无 | 有 | 有 |
A. | X Mn Y Ni Z | B. | Z Ni Y Mn X | ||
C. | Z Mn Y Ni X | D. | X Mn Ni Y Z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1)取样于试管并加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1)样品中有氢氧化钠存在 |
步骤(2)取上层清液,在清液中滴加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2)样品中有碳酸钠存在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样于试管并加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足量C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1)样品中有碳酸钠存在 |
(2)取上层清液,在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2)样品中有氢氧化钠存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 | |
B. | 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有五种物质 | |
C. | 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 |
D. | 若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 |
B.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別氮气与二氧化碳 | |
C. | 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 |
D. | 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稀氨水和蒸馏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