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如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指示方向的物质为生成物.其中A、B、C是氧化物,D是有机物,甲、乙是单质.已知: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B、甲是黑色固体,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B的化学式可能为CuO;写出A的一条用途灭火等,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frac{\underline{\;\;△\;\;}}{\;}$Cu+CO2

分析 根据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是一种与A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A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E是碳酸钙;B、甲是黑色固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可以是碳和氧化铜的反应;乙是一氧化碳,可以点燃产生二氧化碳,D是有机物,可以和氧气点燃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乙是氧气,E-碳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据此分析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 解: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是一种与A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A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E是碳酸钙;B、甲是黑色固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可以是碳和氧化铜的反应;乙是一氧化碳,可以点燃产生二氧化碳,D是有机物,可以和氧气点燃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乙是氧气,E-碳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B可能是碳和氧化铜中的一种,A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等;B与C能反应,因此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故答案为:CuO;灭火等;CO+CuO$\frac{\underline{\;\;△\;\;}}{\;}$Cu+CO2

点评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MgO和C
C.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测定某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及质量分数)是否与如图标签相符,小林取15g该氮肥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沉淀质量为23.3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Cl2═BaSO4↓+2NH4Cl,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计算:
(1)该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与标签相符.
(2)小林家麦地土壤需补充钾元素19.5kg,氮元素21.4kg.则小林需购买硝酸钾(KNO3)、96%硫酸铵各多少千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1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近年来,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化学学科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治理环境污染的重大责任.
(1)膜分离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造CO2分离膜,
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图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
①SiO2属于氧化物物(填物质类别).
②NH4HCO3固体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48.
(2)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钠)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图如下:
上图从海水最终得到NaCl(产品)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此流程中共发生4个化学反应,写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frac{\underline{\;点燃\;}}{\;}$2HCl.以上方案的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往一定量的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某碱(或酸)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随滴加的某溶液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

(1)有同学根据图2中的曲线判断实验中采用了A和B中的哪一个装置的操作?该同学判断的依据是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于7逐渐减小到7.
(2)在以上实验中用了酚酞作指示剂,能够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刚好退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①2H;②2NH3;③SO2;④Mg2+;⑤2MnO4-;⑥H2O.其中正确的是(  )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④⑤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我们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图所示实验都涉及到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请结合具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Ⅰ中,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当白磷刚露出水面便剧烈燃烧起来,原因是与氧气接触.
(2)实验 II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中的一组对比实验,根据①中铁钉先生锈的现象,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相接触;为有效控制变量,①②中的水都要使用煮沸后冷却的水.
(3)Ⅲ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一组实验,①是把干燥的紫色小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起到对照作用,②是把喷水后的紫色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现象是紫色的小花变成红色,结论是CO2+H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木柴燃烧时,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
A.使热量散失B.使木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D.使木柴变成易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测得人尿中含氮0.93%,假如这些氮都以尿素[CO(NH22]形式存在,则人尿中含尿素(  )
A.0.2%B.1%C.2%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