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图像分别对应的变化过程,正确的
A. ①用两份等温度、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 ②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C. ③常温下,足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 ④一定量的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固液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变化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C、D、E为无色气体,E为温室气体之一,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F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丁的用途之一是作建筑材料,乙是氧化物,常温下是气体。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乙在常温下可与__________反应转化为丙(填物质所属类别)。
(3)在日常生活中,戊的用途是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4)关于甲以及甲→丙的反应,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甲可能是金属 B 甲可能具有可燃性
C 甲→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分解反应 D 甲→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化合反应
(5)若甲是黑色固体,则甲→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 Na2CO3、BaSO4、NaC1、CuO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1)产生的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
(2)写出步骤③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3)在溶液C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
(4)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___(写化学式),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可用固体混合物A的样品进行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g;
(2)烧杯①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
(3)物质M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对面粉厂悬挂“禁止明火”的宣传感到不解。了解到面粉的主成分是淀粉,属于易燃易爆物,完全燃烧产物为CO2和H2O,为了进一步探究面粉的组成,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面粉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小明猜想:面粉中一定含有C、H元素,他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
小红猜想:面粉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小文认为小红的猜想错误,因为面粉中是否含有氧元素需要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1)A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打开分液漏斗通入氧气,点燃B处酒精灯。实验现象和结论如下: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 | ①面粉中含有碳元素 |
B装置硬质玻璃管内壁有水珠出现 | ②面粉中含有氢元素 |
(拓展交流)有同学认为结论②不正确,请说明原因_______
(分析判断)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取面粉8.1 g,使其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 g,生成水的质量为4.5 g,由此可以判断出面粉中________(填“含”或“不含”)氧元素。
(反思交流)通过对上述实验分析,为避免事故发生,面粉在生产、运输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___。
A 密封门窗,隔绝空气
B 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 轻拿轻放,减少扬尘
D 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结束时最多能收集到(a-b)g氧气
B. 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 在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 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不断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A框中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保持B框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________。
(3)从上述反应能得出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如今我们的化学教育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后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测出的氧气含量远低于21%?
(分析讨论)(1)实验装置漏气;(2)______,导致装置内氧气有剩余;(3)……
(实验改进)(1)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在集气瓶里先装进a体积的水,其作用:一是为了加快集气瓶的冷却速度;二是______。
(2)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
②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测得实验结果如下(气体体积):(单位:mL)
反应前玻璃管内 | 反应前注射器内 | 反应后注射器内 |
40 | 30 | 18 |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实验结论)(1)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是在密封容器内进行。
(2)该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3)燃烧后的产物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