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表示的是电解水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模型的是(  )
A、
B、
C、
D、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依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开而原子不能再分以及分清图示微粒的意义解答即可;
解答:解:电解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在此过程中水分子要分开,氢氧两种原子要发生重新组合,形成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
A、此表示氢气分子,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重新组合而成的分子,故A错误;
B、此表示氧气分子,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氧原子重新组合而成的分子,故B错误;
C、此为水分子,在水电解过程中能再分成为氢氧两种原子,故C错误;
D、此图表示氢原子、氧原子,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用分子、原子的模型来考查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的理解,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命题形式,能把微观的、抽象分子和原子与形象的模型通过联想有机结合起来,是解题最重要的一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同学们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和性质.结合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1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3)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①2NaHCO3
  △  
.
 
Na2CO3+H2O+CO2↑     
②NaHCO3+HCl═NaCl+H2O+CO2
某同学用反应①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他用反应②制取二氧化碳发现反应的速率很快,B装置经过改进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你的改进方法是
 

(4)利用图2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他们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E、F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F容器中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实验中二氧化碳
 

A.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             B.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C.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             D.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铁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
(2)电解水
 
 
反应.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反应.
(4)一氧化碳燃烧
 
 
反应.
(5)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反应.
(6)加热高锰酸钾
 
 
反应.
(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8)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9)大麻(C21H30O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①液氧;   ②冰水混合物;   ③饮料;   ④氯化钾;   ⑤五氧化二磷;
⑥过氧化氢溶液;       ⑦硫粉;     ⑧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括号内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 (  )
A、氧气与氮气(燃着的木条)
B、四氧化三铁粉末与木炭粉(观察颜色)
C、淀粉与葡萄糖(碘水)
D、澄清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的气体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
B、氮气可以作为粮食瓜果的保护气,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只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肉毒碱(C7H15NO3)被认为是“最佳减肥营养素”,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混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为161g
C、碳、氢、氮、氧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15:1:3
D、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下列溶液中分别放入铁片,一段时间后把铁片取出,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氯化镁溶液B、硫酸铜溶液
C、盐酸D、硫酸亚铁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