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Ca(OH)2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CaCO3;假设2:只含Ca(OH)2;假设3:既含Ca(OH)2又含CaCO3
(1)Ca(OH)2固体变质的原因是CO2+Ca(OH)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假设2或假设3成立.
(3)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倒去上层清液”可以通过过滤操作来代替.
②向试管中注入“某物质”的化学式是HCl.
③现象A为固体溶解,无气体生成,则说明假设2成立;现象B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则说明假设3成立.

分析 (1)氢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2)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与谁水分开;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 解:(1)Ca(OH)2固体变质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CO2+Ca(OH)2═CaCO3↓+H2O.
(2)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假设2或假设3成立
(3)①过滤可以把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和水溶液分离.
②说明假设2或假设3成立,也就是证明有没有碳酸钙的存在,证明碳酸根可以加入盐酸,观察气泡.
③加入盐酸后,固体溶解,无气体生成,说明假设2成立;加入盐酸后,固体溶解,有气体生成,说明假设3成立,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CO2+Ca(OH)2═CaCO3↓+H2O
(2)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3)①过滤;②HCl;  ③固体溶解,无气体生成;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 本题在学习氢氧化钙变质探究的基础上综合考查了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性质,注意把握所加入的试剂不能产生对后面的检验操作形成影响的物质,正确选择试剂,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每一小题写出一种即可,用化学式表示)
(1)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天然资源,说明空气中含有N2
(2)炸脆的食物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不脆了,说明空气中含有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5g.
(2)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3)将25℃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35℃时,分别用等质量的甲、乙、丙配制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小的是甲.
(5)如图2所示,35℃时,A、B两试管中分别盛有甲、丙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A试管内固体明显减少,B试管内固体逐渐增多.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硫酸的性质.

(1)他们先配200g9.8%的稀硫酸,需要取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的体积是10.9mL(结果保留到0.1mL).他们在配置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烧杯.
(2)小组同学取四只试管,分别编号并装入药品,依次是:①酚酞试液  ②氧化铜粉末  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碳酸钠粉末,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所配稀硫酸.得到有色溶液的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有气泡产生的是④(填编号),他们欲用该药品制取这种气体,则发生装置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B(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下列以物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氧化物:SO2C2H6O    H2OB.化石燃料:石油、煤、火柴
C.非金属单质:磷、金刚石、汞D.混合物:矿泉水、空气、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检验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硝酸钾是初中化学重要的一种盐.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硝酸钾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
(2)硝酸钾是制备黑火药的原料,其反应原理是:2KNO3+S+3C$\frac{\underline{\;点燃\;}}{\;}$K2S+3CO2↑+X↑.此反应生成物X的名称是二氧化碳. 
(3)如图为硝酸钾和另外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其中能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填“a”、“b”或“c”);将t2℃时饱和的KNO3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是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可生成盐,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硝酸钾所用的碱为溶质.
(5)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钾溶液可作为番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实验室欲配制500g该营养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是20g,溶解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点燃条件下进行的甲、乙、丙三个实验如图所示,根据发生反应的现象及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个实验有多个共同的特点:
①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
②都属于化合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放出热量.
(2)甲实验的现象是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同时放出热量.
(3)乙实验集气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该化学方程式读作磷跟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4)写出丙实验集气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B.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
D.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