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A、B、C、D分别为氯化钙、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用一种正盐X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试推断:X 物质是(填名称或化学式)碳酸钠(或Na2CO3),D物质是(填名称或化学式)氢氧化钠溶液(或NaOH).

分析 A、B、C、D分别为氯化钙、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四种溶液中的一种,A溶液与一种正盐X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与B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和C溶液,生成的气体与D溶液反应生成X溶液,结合碳酸钠溶液与含钙离子的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则X为碳酸钠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B为盐酸,C为氯化钙溶液,D为氢氧化钠溶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B、C、D分别为氯化钙、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四种溶液中的一种,A溶液与一种正盐X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与B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和C溶液,生成的气体与D溶液反应生成X溶液,结合碳酸钠溶液与含钙离子的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则X为碳酸钠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B为盐酸,C为氯化钙溶液,D为氢氧化钠溶液.
X物质是碳酸钠溶液(或Na2CO3);D物质是氢氧化钠溶液(或NaOH).
故答案为:碳酸钠(或Na2CO3);氢氧化钠(或NaOH).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木炭的吸附作用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来制取氧气D.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安全警告标志中,适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1)2个二氧化碳分子2CO2;   
(2)4个铁原子4Fe;
(3)5个硫酸根离子5SO42-
(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5}{P}$2O5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某一特定温度下,蔗糖熔化成液态糖浆,然后糖浆在高速旋转的制作机上喷射到周围,遇冷后凝固成糖丝,棉花糖就这样做成了”.可见,蔗糖是一种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蔗糖制成棉花糖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小敏依据物质类别和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回忆了科学教材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并构建了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坐标图,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已知A、B、C、D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E、F、D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E与H反应生成F且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H2CO3
(2)E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其原因可能是E吸收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3)若G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G中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某化工厂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他们可能是 K+、Ba2+、Cu2+、OH-、NO3-、CO32-中的三种离子,已知:甲车间的废水明显显碱性,则甲车间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科从资料上获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但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还能跟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N2$\frac{\underline{\;加热\;}}{\;}$Mg3N2.欲验证“镁能在氮气中燃烧”,小科利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一)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闭合铁夹,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内至完全反应;
③待装置冷却后,打开铁夹,观察到倒流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20%;
④拔出瓶塞,将点燃的镁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到镁条在瓶内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图二).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的实验目的是将瓶内的氧气完全反应.
(2)若不进行步骤③的操作,对实验有什么影响?瓶内气压小,打开瓶塞时有空气进入,影响实验效果.
(3)小敏认为可利用镁带直接在集气瓶内燃烧(如图三)来验证实验结果,根据小敏的实验设计,当观察到装置冷却,打开铁夹,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远大于瓶子容积的20%现象时,可确定镁能在氮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化学用语表示:铝元素Al;一个铝原子Al;硫酸根SO4;两个水分子2H2O;+3价的铝元素$\stackrel{+3}{Al}$;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2}{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