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分析如图所示的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判R断其反应类型属于

[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反应前两个分子的构成相同,可判断为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物为一种物质;

  反应后的三个分子中,其中两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后生成两种分子,生成物为两种物质;

  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C.


提示:

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通过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然后判定反应前后分子构成,确定物质种类,从而判断反应类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6、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甲实验中加入指示剂酚酞的目的是
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2)乙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3)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小刚脱口而出“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小刚的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或石灰水呈碱性

于是同学们对废液的成分展开讨论和探究: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外还一定含有
NaCl、CaCO3
,可能含有
Ca(OH)2、NaOH、CaCl2、Na2CO3
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验证:同学们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后,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结论解释: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可能存在的物质中,含有
NaOH、Na2CO3
;没有
Ca(OH)2、CaCl2
,理由是
如图可知,在滤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NaOH和Na2CO3,由于
Na2CO3的存在一定没有Ca(OH)2、CaCl2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6、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小明和小华来到实验室,他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Na2SO4+Cu(OH)2

(2)实验结束后,在整理仪器时小明发现,原来氢氧化钠溶液是放在敞口容器中.于是他们对刚刚完成的实验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①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②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查找资料]部分铜盐的溶解性表(20℃)
阳离子阴离子 SO42- NO3- PO43- Cl- CO32-
  Cu2+
(3)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
他们依据所学知识,对氢氧化钠样品溶液的溶质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可能是NaOH; ②可能是Na2CO3; 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Ⅰ取少量样品溶液,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认为猜想②正确.请判断此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不正确,混有碳酸钠的氢氧化钠也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Ⅱ取少量样品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认为猜想①正确.请判断此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不正确,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

Ⅲ取少量样品溶液,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
碳酸钠
.为了验证猜想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
,若观察到
溶液变红色
现象,则猜想③正确.
[解释与分析]①假如氢氧化钠已变质.
②“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班学生在化学实验室里分组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某些性质.

(1)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图中的
B
B
,收集装置可选用上图中的
C
C
;欲检验制得的气体,可将气体通入F,则F中所盛的试剂为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
,气体从
a
a
端(a或b)进入.
(2)所选气体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某同学用一试管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了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了
;将收集满CO2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并轻轻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中的液体上升,石蕊试液变红色
试管中的液体上升,石蕊试液变红色
,该现象可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O2+H2O=H2CO3
CO2+H2O=H2CO3

(4)其中一小组的同学为探究CO2的某一种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沉在大烧杯底部的红色气球中充满空气,蓝色气球中充满二氧化碳,将一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倾倒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一只气球浮了起来,用手轻轻按压该气球,手一松气球又上浮.

请分析回答:
色气球浮起来,由此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如果继续向大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另一只气球能出现与前一只气球相同的现象吗?
另一只气球不会上浮.因外界二氧化碳的密度与气球内二氧化碳密度相同
另一只气球不会上浮.因外界二氧化碳的密度与气球内二氧化碳密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顺义区一模)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后,觉得探究很有意思,想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什么?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2)在上述反应中,若二氧化碳过量,能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H2O+CO2=2NaHCO3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明做出如下猜想:
①含有NaOH和 Na2CO3;②含有Na2CO3和NaHCO3
[实验探究]为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项探究活动.
(1)对相关物质性质的研究.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无明显变化 产生气泡
加入饱和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现象I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上表中现象I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2)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确认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反应后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 有沉淀产生
将步骤①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并将滤渣分成两部分.
向其中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原溶液中含有
Na2CO3
Na2CO3
取另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
溶于水,然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于水,然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猜想1正确
[反思与评价]
(1)若想直接证明小明的另一个猜想不正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应加做的实验是
取实验步骤②所得的滤液适量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小明的猜想②不正确.
取实验步骤②所得的滤液适量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小明的猜想②不正确.

(2)小伟提出,小明的猜想不完全,反应后溶液的组成还可能是
A:只有碳酸钠B:只有碳酸氢钠
A:只有碳酸钠B:只有碳酸氢钠
(有几种写几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仪器A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2)仪器B的作用是
吸收水蒸气
吸收水蒸气
;仪器E中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3)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 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1
9
a
1
9
a
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偏大
偏大
(填“偏小”、“偏大”、“无影响”中之一,下同);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F,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偏小
偏小

(5)为了更好完成实验目的,E中石灰水能否替换成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答:
可以
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