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回答问题.(假设恰好完全反应,C中所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已知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请计算回答: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不饱和,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然后结合题中的数据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5g+50.4g+100g-161g=4.4g;
(2)设样品中Na2CO3质量为y,生成NaCl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73   117   44
y            z   4.4g
$\frac{106}{y}$=$\frac{117}{z}$=$\frac{44}{4.4g}$
y=10.6g
z=11.7g
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是:161g,
氯化钠质量为:15-10.6+11.7g=16.1g
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16.1g}{161g}$×100%=10%.
故答案为:(1)4.4;
(2)10%.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元素组成的.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分子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由此可推知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倒入后,从下往上使可燃物隔离氧气(或空气)而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B.汽油洗涤液衣服上的油迹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盐碱D.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量取9.5mL液体
B.
收集氧气
C.
给试管塞上橡皮塞
D.
倾倒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以下列举的是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某些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乳化作用.
(2)碘片中的“碘”指的是元素(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铬、铜及其合金在交通工具上随处可见.现将铬(Cr)丝插入Cu(NO32溶液中,铬丝上有红色物质析出,则铬和铜相比,金属活动性强的是铬.
(4)水是重要的溶剂,可以溶解很多盐类物质.盐溶液的颜色通常与溶液中的离子有关.已知NaCl溶液中含有Na+和Cl-,FeCl3溶液中含有Fe3+和Cl-.据此推测,FeCl3溶液呈现棕黄色的原因与Fe3+(填离子符号)离子有关,理由是NaCl溶液是无色的,说明Cl-不能使溶液显色,因此,FeCl3溶液呈现的黄色与Fe3+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强为了探究某冶炼厂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现炼铁厂利用该赤铁矿石5000t,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娟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未标明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她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合金是Cu-Zn合金.
(2)若想测出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你认为实验时必须提供和测出的数据是BC
A、参加反应的合金质量     B、参加反应的稀盐酸质量
C、生成的气体质量       D、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体积和密度
(3)小娟取该合金的粉末32.5g,与足量该盐酸充分反应后,经测定产生了0.4g气体,请你帮助她计算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他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将盐酸滴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实验无明显现象.取反应后的部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以下是探究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测定结果白色固体成分
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是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pH=7CaCl2
实验反思: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3)“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请回答:
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
OH-Cl-SO42-CO32-
H+溶、挥溶、挥
Ba2+不溶不溶
Ca2+微溶微溶不溶
Mg2+不溶微溶
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③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
(4)LiOH和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神舟”飞船内,可用盛有LiOH的过滤网吸收航天员呼出的气体,以降低CO2含量.请计算:用LiOH完全吸收176gCO2生成Li2CO3和H2O,理论上至少需要LiOH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