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 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段考(6-7单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 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 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右图是向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至过量的pH变化曲线图,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A点时,溶液中的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
(2)求恰好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五四学制)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 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 溶液检验CO2的原因_____;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_____。
(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五四学制)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①溶液中有Fe2+,不溶物为Fe、Cu
②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Fe
③溶液中有Fe2+、Cu2+
④溶液中有Cu2+,不溶物为Fe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五四学制)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金属材料的使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用活泼金属制取不活泼金属是常用的方法,如4Na+TiCl44NaCl+Ti,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_作用。
(2)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__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______。
(4)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
“镁粉”的有效成份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推断出“镁粉”的另一种用途可以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加入固体粉末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加热液体物质 D.
倾倒液体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给玻璃管加热的仪器叫酒精喷灯,要用其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2)实验中玻璃管里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是_____,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前“①通入CO气体”与“②开始给玻璃管加热”的顺序是_____(填序号,下同);实验后“③停止通入CO气体”与“④停止加热”的顺序是_____;
(4)实验要在装置末端a处燃着一盏酒精灯,其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