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常识B.物质鉴别
硬水与软水--观察颜色区别
人体缺钙元素--甲状腺肿大
食盐与亚硝酸钠--品尝味道
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C.安全常识D.“一定”与“不一定”
长时间堆放的柴草--要不时翻动
进入陌生的溶洞前--先做灯火实验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A.生活常识B.物质鉴别
C.安全常识D.“一定”与“不一定”

分析 根据相关的化学知识逐一分析解答.A中的两项生活学识均有误;B中食盐与亚硝酸钠都有咸味且亚硝酸钠是有毒的;C中两项安全常识都正确;D中两项均不正确.

解答 解:A、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加入肥皂水的方法来区别,人体中缺乏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故A归纳错误;
B、食盐和亚硝酸钠都有咸味且亚硝酸钠具有毒性,故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故B中归纳有误;
C、长时间堆放的柴草由于缓慢氧化而放热,故需要及时翻动以散热.溶洞等低洼地方一般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进入前需要做灯火实验以检验其二氧化碳的浓度.故C中归纳正确;
D、中和反应是特指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如氢氢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故归纳错误.
故选C.

点评 通过举例来反证是我们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平时多应用有助于提高钻研精神.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锈Fe2O3+4HCl═2FeCl2+3H2O        复分解反应
B.用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frac{\underline{\;高温\;}}{\;}$CO2↑+Cu        置换反应
C.用铁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Fe+2O2 $\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化合反应
D.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地一辆满载浓硫酸的罐车翻倒,导致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t泄漏,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接到报警后消防官兵立即赶来并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中和硫酸解除险情.请回答:
(1)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t含H2SO4的质量是19.6t.
(2)计算中和泄漏的98%的浓硫酸20t,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
(3)浓硫酸如果不慎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用干布擦掉,然后用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生活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B.补钙可以防止老年骨质疏松
C.甲醛水溶液浸泡食用水产品D.食用霉变食品不利于身体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Ⅰ、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生石灰,此过程发生的是化学(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3)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图1B试管中的气体.
Ⅱ、图2是一种防霾新产品--鼻用空气净化器,它的填充物是硅胶,硅胶可表示为mSiO2•nH2O.
(1)塑料是合成(选填“天然”或“合成”材料).
(2)从组成元素种类分析,SiO2属于氧化物.
(3)硅胶的结构疏松多孔,对PM2.5的吸收率达99%,说明其具有吸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食品与健康、能源与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红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之一.红枣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钙、铁等.
①这里的“铁”、“钙”是指元素.
②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填“贫血”或“佝偻病”).
(2)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是汽车使用的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3)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4)洗涤剂可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5)厨房中油锅着火,可迅速盖上锅盖,其原理是隔绝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A.氯化钠溶液B.浓盐酸C.浓硫酸D.氢氧化钙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根据如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B由导管、橡皮塞、锥形瓶、长颈漏斗等仪器组成.
(2)实验室用适量的双氧水和2g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填序号).实验结束后要回收二氧化锰,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只得到1.8g二氧化锰,造成得到二氧化锰损失的原因可能是ac(填序号).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
c.二氧化锰残留在滤纸上,没有回收  
d.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反应一部分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填序号),用此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的操作是将导管伸到瓶底,通入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取出导管,盖上玻璃片(瓶中向上).
(4)化学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时需要用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的稀盐酸,可选用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加入375g水稀释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