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甲瓶中充满二氧化碳,乙中液体是水,实验前K关闭。
(1)将胶头滴管中的浓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打开K,观察到乙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____________。
(3)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注入甲中,观察到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NaOH+CO2====Na2CO3+H2O甲中二氧化碳被消耗,压强减小,乙中气体进入甲,压强减小,空气进入乙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解析】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甲装置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压强降低,故打开开关后,部分乙装置中的气体进入甲装置,故乙装置的气压也降低,故空气进入乙装...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B. 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C.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A 【解析】 A、带电的微粒有离子、原子核、质子和电子等,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A叙述错误; B、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微观上分子的种类不变,故B叙述正确; 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C叙述正确; D、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D叙述正确;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 B. 百炼成钢 C. 滴水成冰 D. 木已成舟
B 【解析】 化学变化为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选项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百炼成钢过程中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滴水成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木已成舟,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选择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发现用氨气(NH3)可以将NO转化成无毒物质直接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A. 反应物、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生成物水和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6:5
D 【解析】 根据物质微观构成分析分子的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写出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氨气与一氧化氮,生成物是氮气和水,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A、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有单质是氮气,故A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B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 闻气味
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 观察颜色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解析】 要同时鉴别三种物质,那么要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 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错误; 空气和氧气均难溶于水,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只能将二氧化碳鉴别出来,错误; 三种气体均是无色的,错误;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燃着的木条伸入燃烧的更旺;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中,燃着的木条会熄灭,正确。 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九年级5月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营养,而且某些方面更优于牛奶。
酸奶比牛奶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为在发酵过程中,牛奶中约20%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同时产生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发酵后产生的乳酸可有效提高钙、磷在人体中的吸收。
酸奶中含有大量乳酸菌,乳酸菌把乳糖转化成乳酸,使得牛奶的酸度升高。酸度可以影响酸奶的口感和营养。研究者选取某种市面常见的酸奶进行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酸奶喝得过多会导致胃酸过多,影响胃黏膜及消化酶的分泌,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每天250克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而且最好不要在空腹时喝含有乳酸菌的酸奶,一般选择饭后喝效果比较好。
近年来,常温酸奶逐渐流行起来。常温酸奶和低温酸奶的加工工艺不同。低温酸奶仅在生牛乳状态时经过一道灭菌处理,乳酸菌可以存活其中,但保存条件苛刻,需低温存储,且保质期较短。而常温酸奶需要进行“巴氏灭菌热处理”,该处理方式会杀灭一切细菌,所以可以常温保存较长时间。
酸奶营养美味,建议在购买的时候,仔细看配料表,根据需求去选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新鲜牛奶制作酸奶的过程属于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酸奶是补钙佳品,这里的“钙”指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钙元素 B.钙原子 C.钙单质
(3)酸奶中的蛋白质更易消化和吸收,原因是____________。
(4)由图中数据可知,影响酸奶酸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酸奶营养丰富,但要注意适量饮用
B.酸奶适宜在饭前饮用
C.常温酸奶中含有丰富乳酸菌
D.酸奶更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
化学A 发酵过程中约20%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时间、温度B 【解析】 (1)由题文可知,鲜奶生产酸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 (2)补钙物质中的钙不是以分子、原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是指钙元素,故选A; (3)酸奶在发酵过程中约20%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更易消化和吸收; (4)由图可知温度越高,酸碱度越高,时间越长,酸碱度越高,故与时间和温...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九年级5月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种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B.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7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 物质丙由原子构成
C 【解析】 A、由图可知,四种物质中丁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甲物质是NO2,乙物质是CO ,丙物质是CO2,丁物质是N2,,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4CO 4CO2+N2,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4×44):28=44:7,故选项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正确; D、物质丙是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2018届九年级(5月份)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______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 加热,观察外形变化 |
B | 鉴别磷矿粉、氯化铵、氯化钾 | 观察颜色,加水 |
C | 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 | 溶解、过滤 |
D | 鉴别腈纶和纯羊毛衫 | 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和类别全部正确的是( )
A. 烧碱 Na2CO3盐 B. 酒精 C2H5OH 氧化物
C. 熟石灰 Ca(OH)2碱 D. 小苏打 NaHCO3酸
C 【解析】 试题A中纯碱 Na2CO3 盐;酒精 C2H5OH 有机化合物;熟石灰 Ca(OH)2 碱;小苏打 NaHCO3 盐。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