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美国科学家在真空环境下对镁铝粉末进行高压挤压,把空气挤出.得到全透明的铝合金,它比玻璃要强韧得多,能经受沙尘和雨水的侵蚀,可应用于汽车玻璃等.有关全透明铝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透明铝应该属于纯净物B.全透明铝也可能应用于手机屏幕
C.全透明铝中原子不运动D.全透明铝与普通铝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 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全透明铝是在真空环境下对镁铝粉末进行高压挤压,把空气挤出,得到全透明的铝合金,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全透明铝比玻璃要强韧得多,能经受沙尘和雨水的侵蚀,可应用于汽车玻璃等,也可能应用于手机屏幕,故B正确;
C.全透明铝中原子是不断运动的,故C错误;
D.全透明是铝和镁的混合物,与普通铝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金属与合金的差异,难度不大,明确合金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中药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等.中医讲究辩证施药,谓曰:“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唐代中药学家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中记载:“头疼欲死,鼻内吹硝石(主要成分KNO3)末,愈”.用药简单,功效显著.
东晋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炼丹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善用化学反应,为病患解除病痛.在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有“食肉方”,原文内容为:“取白炭灰,荻灰,等分,煎令如膏.此不宜预作,十日则歇.并可与去黑子,此大毒.”结合现代化学知识,翻译文中含义大致为:取等量的生石灰、草木灰(含K2CO3),用水煎煮、去渣浓缩.这药不适宜提前制出来,放置十天,就失效了.可用于去除痦子等黑点.有剧毒.“食肉方”原料易得,所用“荻灰”是各种柴草燃烧后的灰烬,现称草木灰,是常用的农家肥,其有效成分K2CO3的性质与Na2CO 3相似.“食肉方”巧妙地利用了反应产物的腐蚀性.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也正是看到《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才得到灵感,开始研究从青蒿中提取抗疟疾药物.
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山间丛林地区恶性疟疾猖獗,且对原有抗疟疾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疟疾患者猛增.越南政府请求支援.1967年中国成立疟疾防治领导小组,1969年,以屠呦呦为组长中医中药专业组介入.他们整理了800多种可能的中药,但并未考虑使用青蒿,因为它的抑制率极不稳定,为12-80%,直至看到《肘后备急方》中将青蒿“绞汁”用药,才得到启发,改用乙醚(C2H5OC2H5)提取.1971年10月,青蒿的动物效价由30%~40%提高到95%.1971年12月下旬,用乙醚提取物与中性部分分别对小鼠、猴进行试验,显示100%的疗效.1972年5月,进行人体试验,试验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疟疾
类型
使用剂量(每次3g)总病
例数
平均
退热时间
疗效
痊愈有效无效


1日2次,连服3天336°20′12
1日3次,连服3天411°23′22
1日4次,连服3天419°6′31


1日2次,连服3天239°50′11
1日3次,连服3天224°11
1日4次,连服3天535°9′14
青蒿素,无色针状晶体,分子式为C15H22O5,制备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可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木灰属于钾肥(填“氮肥”、“磷肥”、“钾肥”).
(2)食肉方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对于间日性疟疾病人你给出的服药建议是每次3g,1日3次,连服3天,理由是退热时间最短,见效最快且完全有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填字母序号).
A.硝石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青蒿素属于有机物
C.“食肉方”不能预作的原因是氢氧化钾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D.从青蒿素的乙醚溶液中分离青蒿素,可采取加热蒸发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1图象和表格是数据表达的重要手段,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表一  甲、乙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20℃40℃20℃40℃
109g129g21.8g49g
酒精17.3g40g不溶不溶
图2 甲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
(1)分析表一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BCD(填序号)的影响.
A.溶剂质量B.溶剂性质C.溶质性质D.温度
(2)比较表一、图1可知,图象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图象的优点有AC(填序号).
A.数据更齐全B.数据更精准C.变化规律更直观
(3)若甲是NaOH,乙是Na2CO3,40℃时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的酒精溶液,结合表一,写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4)40℃时,向两个盛有相同质量甲固体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和100g酒精,充分溶解后恢复至2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③(填序号).
①烧杯B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烧杯B中的溶剂是酒精.
③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A中固体全部溶解.
④若将烧杯A中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该反应是吸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利用C装置收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最佳时刻是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b(填导管两端的字母)端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同学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两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1)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金属m>m(填<、>或=)
(2)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实验室量取氢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b接c.
(3)图乙中量气管和水准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氢气体积,为了准确地测量氢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BC(填字母编号).
A、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读数
B、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C、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1)R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填序号,下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得的氧气常带有少量水蒸气,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经过的导气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b、d、c、f、e
(2)若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和稀盐酸,则该装置可用于制取CO2气体.收集该气体时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制这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需在 A 装置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化学离不开实验,以下是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若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ABC(填仪器下方的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图中的F,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用该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氧气(填一种).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需增加酒精灯外,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棉花.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图H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a(填“a”或“b”)端导入.
(4)已知: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铜丝和金属丝都可以上下移动)
①实验时,确定装置气密性良好并装入药品后,为了在E烧瓶中收集到NO,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操作:首先,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使CaCO3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C中石灰水变浑浊.此操作的目的是排尽空气;然后,将铜丝下移使之与稀HNO3起反应.
②如何证明E中收集到的是NO?(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打开开关,鼓入空气,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则收集到的是一氧化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