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
B. 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小
C. 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 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D
【解析】
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判定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误;B、饱和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当溶液质量一定时,溶质质量越大,则溶剂质量越小。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乙的质量大于甲,所以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大,故B错误;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C错误;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甲的溶解度降低,有溶质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时甲的溶解度大于60℃时乙的溶解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D正确。故选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O2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某兴趣小组对CO2的研究如下:
已知: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Ⅰ.CO2的制备和收集: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2)写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图中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
Ⅱ.CO2的利用:
全球能源生产正向“氢能经济”转型,以CO2和可再生生物资源(如纤维素等)为原料生产氢气已成为能源研究的重点。下图是某新型能源转换与利用模式示意图:
(4)该模式中涉及的能源转化依次为: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_____。
(5)该系统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
(6)与电解水相比,该模式制取氢气的主要优点是_____。
Ⅲ.探究CO2与NaOH的反应:
(7)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在A处放置适量干冰,B处装入适量的浓NaOH溶液,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_____。
(8)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乙中_____,B中_____,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写出CO2与NaOH反应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初三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NH3在不同环境下与O2的反应,进行图1和图2两组实验,同学们根据图2实验中气体成分分析数据,绘制了曲线图(见图3)。
(查阅资料)
①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高浓度氧气中才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
②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以下不同的化学反应: 4NH3+5O2═4NO+6H2O 4NH3+3O2═2N2+6H2O
③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1实验中NH3从b管进,O2从a管进入;实验过程中要先通O2一段时间,再通NH3并点燃,可以避免NH3污染空气
B. 图2中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 根据图3分析,在Cu2O催化作用下,400℃时以生产NO为主
D. 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900℃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向一定量稀硫酸 中加水稀释 |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C.加热一定质量的 高锰酸钾固体 | 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 _____ | 稀硫酸过量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 _____ | 稀硫酸过量 |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若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B. 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D. 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做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时,因通入CO2时间较长,发现变浑浊的溶液又变澄清了,于是想进一步探究,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又变澄清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1)CaCO3可与CO2和H2O发生反应:CaCO3+CO2+H2O=Ca(HCO3)2;
(2)CaCO3在825℃以上才能分解;
(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00℃
(讨论交流)(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相关资料分析,你认为相同温度下,Ca(HCO3)2的溶解度_____(填“大于”或“小于”)CaCO3的溶解度,所以变浑浊的溶液又变澄清了。
(3)小明联想到老师讲过NaHCO3受热易分解的知识,他推测Ca(HCO3)2受热也会分解,于是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验证)(1)取适量变澄清的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对其加热时,观察到溶液未沸腾前有无色气泡冒出,同时溶液变浑浊。将试管静置、冷却至室温后,固体不消失,这说明小明的推测是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2)取少量(1)中的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
(3)将(1)中试管内剩余物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生成。
(实验分析)你认为上述(3)中得到的白色固体的成分应该是____(填字母)。
A.CaO B.CaCO3 C.Ca(HCO3)2
(拓展应用)(1)硬水中常含有较多Ca(HCO3)2、Mg(HCO3)2,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_的方法降低其硬度。
(2)在家中,要去除水壶内的水垢,可选用____(填字母)。
A 纯碱溶液 B 食盐水 C 食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对此发生装置的改进方法是_____。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向上排空气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排饱和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学校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猜想二:_____;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 主要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甲 | 将打磨好的铜丝插入盛有RSO4溶液的试管中 | _____ | 猜想一正确 |
乙 | 将打磨好的、粗细相同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填“快”或“慢”) | |
丙 | 将打磨好的、粗细相同的R丝、铁 丝分别在空气中灼烧 |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发生_____现象,不能燃烧 |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可以发生剧烈燃烧,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_____是否反应;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