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个氯离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2P2O5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氯离子可表示为:3Cl-
故答案为:2P2O5; 3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蛋清遇浓硝酸变黄
C、煤的炼焦
D、葡萄酿成葡萄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
 
,②是CaCl2
【收集资料】碳酸钠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猜想①正确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
 
;猜想三:NaOH
【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猜想一”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
 
“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E分别是稀盐酸、石灰水、烧碱溶液、纯碱溶液、氯化钙溶液中的1种. (已知:碱性的纯碱溶液能与中性的氯化钙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1)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①盐酸    ②烧碱   ③纯碱   ④熟石灰  ⑤氯化钙
(2)向A、E混合溶液中加入C溶液,溶液的pH与加入C溶液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则图中a-b、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将C、D溶液混合,溶液变浑浊,过滤,对滤液F进行探究,其过程如图2所示.
①写出C、D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X溶液为C溶液,则滤液F中溶质组成为
 
(写化学式).
③若X溶液为D溶液,则K溶液中溶质组成为
 
(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几千万种物质仅仅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元素及其组成的部分物质和用途.

(1)钠蒸气灯和镁闪光灯的发光原理不同.镁在通电之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强光,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均属于
 
(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有机物
(3)17世纪中叶,人们开始使用磷酸盐矿石生产化肥,下列物质属于磷肥的是
 
(填序号).
A.KNO3          B.CO(NH22       C.Ca(H2PO42
(4)青霉素(C16H18N2O4S)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由
 
种元素组成.
(5)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6)氩弧焊是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焊接技术,氩气可作保护气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铜制品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有绿点出现,其主要成分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现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
 

C→F的化学方程式为
 

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E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七种物质都是由氢、碳、氧、钠、氯、钙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1)A、B、C都是氧化物.A与B反应的产物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B与C化合后的产物D微溶于水,则A的化学式是
 
,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E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A和B,则E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F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F与G反应的生成物中也有A和B,则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D可中和某些工厂污水中含有的G,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D与F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成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等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铁粉常用于食品的保鲜剂,其原因是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生成坚固的
 
(写化学式).
(4)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它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它作除湿剂.原因是
 

(5)一氧化碳常用来冶炼金属,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6)“漂白精”可以快速漂除衣物污渍,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若与“洁厕灵”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硫B、铁丝C、蜡烛D、红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