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从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写出其中-条)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或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100g水中溶解25g A物质恰好饱和,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125g.
(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时,此时所得A、B两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t2℃时,100g水中溶解25gA物质恰好饱和,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设应加水质量为x,(125g+x)×10%=25g;x=125g;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时,此时所得A、B两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大于B.

解答 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或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或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合理即可);
(2)t2℃时,100g水中溶解25gA物质恰好饱和,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设应加水质量为x,(125g+x)×10%=25g;x=125g;故答案为:25;125;
(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时,此时所得A、B两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大于B,因为降温后B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
A.水电解是化学变化B.分子由原子构成
C.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对图中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数为12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
C.核外电子数为6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为了探究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几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按图进行实验,观察纸花颜色的变化.下列有关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雨同学认为,若实验Ⅰ中紫色小花变色,也不能证明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小军同学认为,实验Ⅱ的目的是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小涛同学认为,若实验Ⅲ中的紫色小花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D.小芳同学对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她认为还需补充一个实验才能使探究活动获得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我们路过花圃时,就会闻到花香的气味,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2)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是精准扶贫的民心工程,在农村推广家用沼气池建设是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环境卫生的重要举措.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填名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3)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故中有一种叫电石(CaC2)的物质,遇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另一种危化品金属镁燃烧后也不能用普通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因为二氧化碳会支持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从金属镁的这个燃烧事实使我们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至少一条新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
A.食品包装中用生石灰做干燥剂--CaO与水反应
B.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素墨水比较便宜
C.稀有气体能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干冰可用做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仪器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显像,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只有CaCl2
猜想Ⅱ:有CaCl2和HCl;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变为蓝色
 
溶液变浑浊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溶液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碳酸钠与氯化钙也能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35-A计分.
A用浓硫酸配制100g 9.8%的稀硫酸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实验需要5.4mL浓硫酸和90mL水.量取两种液体用到的仪器有⑤⑥⑧(填序号).
(2)稀释时,需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进行搅拌,其原因是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散热,防止液滴飞溅.
(1)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②⑨⑪⑫(填序号).
(2)蒸发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搅拌,其原因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可供选择的主要仪器: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蒸发皿 ④托盘天平 ⑤10mL量筒 ⑥100mL量筒
⑦药匙 ⑧胶头滴管 ⑨漏斗 ⑩酒精灯⑪铁架台⑫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种类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三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