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产生了兴趣.
探究一  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查阅资料】
(1)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
(2)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实验流程】如图1,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操作①是过滤.
(2)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
(3)已知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探究二 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草酸钙高温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
(2)12.8g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实验分析】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frac{\underline{\;高温\;}}{\;}$CaO+CO↑+CO2↑.
(2)通过图2数据分析,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CaCO3和CaO.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壁;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取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壁发烫,溶液变红


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固体中含有CaO.


该固体中含有CaCO3

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O和CaCO3

分析 探究一(1)分离固态和可溶性物质的一种常用方法------过滤
(2)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所以可以加入氯化钙来是草酸根和碳酸根沉淀出来
(3)根据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二(1)解题依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并结合题给条件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图表可以分析出在草酸钙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过程:一个是产生一氧化碳的过程,另一个是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解答 解:探究一:(1)分离固态和可溶性物质的一种常用方法------过滤,本题操作①之后是残渣和溶液,故我们判断该操作为过滤
(2)由于我们探究的是菠菜中的两种盐,由题给条件可知,有一种可溶,一种不可溶,所以我们想办法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而氯化钙可以把它们都给沉淀出来,然后根据“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这一结论来完成它们的判定
(3)根据题给条件,反应生成了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再结合题给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发生的反应为:CaCO3+2HAc=Ca(Ac)2+H2O+CO2↑,
探究二:(1)根据题给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草酸钙中含有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那么生成的气态氧化物就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从而可以写出该化学方程式为:CaC2O4$\frac{\underline{\;高温\;}}{\;}$CaO+CO↑+CO2
(2)从图表中可以分析出,草酸钙的分解分为两个过程,再结合题给条件可知第一个过程中生成的应该是一氧化碳和碳酸钙,然后碳酸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在700℃时正处在碳酸钙分解的过程中,故剩余的固体成分为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要验证碳酸钙和氧化钙可以根据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分别检验,其中碳酸钙可以和颜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钙可以水反应生成碱,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
探究一:(1)过滤
(2)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
(3)CaCO3+2HAc=Ca(Ac)2+H2O+CO2
探究二:(1)CaC2O4$\frac{\underline{\;高温\;}}{\;}$CaO+CO↑+CO2
(2)CaCO3和CaO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壁;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取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壁发烫,溶液变红


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固体中含有CaO.


该固体中含有CaCO3

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O和CaCO3

点评 本类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给的信息即“查阅资料”部分,这对解题有较大的帮助,往往有些答案就来自于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用适量盐酸除去热水瓶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为Mg(OH)2和CaCO3]:Mg(OH)2+2HCl=Mg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胃乐[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治疗胃酸:Al(OH)3+3HCl=AlCl3+3H2O.
(3)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是镁在点燃条件下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4:3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6:11
C.该反应中共涉及到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
D.在该反应中,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物质中,能一次性鉴别石灰水溶液、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的是(  )
A.无色酚酞B.纯碱C.氢氧化钠溶液D.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某同学取一块表面完全锈蚀的生铁片进行了以下探究:
(1)实验:
步骤操作现象结论
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用一干冷的玻片置于试管口上方.玻片上有水雾固体中含有水.
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溶液呈黄色.固体中含有Fe2O3
收集步骤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
点燃.
有爆鸣声.固体中含有
铁.
将上面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有黑色固体.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炭.
(2)表达: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
(3)拓展:取2枚未生锈的铁钉,一枚部分浸入蒸馏水、另一枚部分浸入盐水,生锈较快的是部分浸入食盐水的铁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在化学实验室,小明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已经结块.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发生的反应:2NaOH+CO2═Na2CO3+H2O.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pH>7,BaCl2溶液pH=7,Ca(NO32溶液pH=7,CaCl2溶液pH=7,
【进行实验】
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加入A、B、C三种试剂,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出结块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请写出不同类别的三种试剂:
A氯化钙溶液.B稀盐酸.C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设计】
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小明从实验室里选了两种试剂,先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色,于是判断出结块固体中一定还有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生活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尽量避免钢铁制品与氧气、水、盐或酸性物质接触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C.用喷漆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
D.铁丝表面的锈应及时去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氧化铁粉末(含少量铁粉)样品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回答:

(1)小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加热前先通一会儿氢气,目的是排尽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请完成表格.(H2的化学性质与CO相似):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A中反应产生大量气泡;A中:Zn+H2SO4═ZnSO4+H2↑.
B中红色粉末逐渐变黑色;B中: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数据记录和处理:经规范的操作和正确称量,得到如下两组数据(B中反应完全,C中吸收完全):
反应前氧化铁完全反应后
①组B:玻璃管质量32.4g,氧化铁样品的质量10.0gB:玻璃管和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40.0g
②组C:干燥管和生石灰质量40.OgC:干燥管和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43.0g
通过计算发现,用得到的两组数据求出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不同.你觉得应选①组数据,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80%.
(4)问题和讨论:经讨论,同学们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在AB(填2个装置代号)之间增加了如图所示的D装置,再次实验后,用得到的两组数据求出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基本相同.
图D装置里的液体是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水和冰B.镁带和氧化镁C.木材和木炭D.青铜器和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