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学生拉泽提出了全新的分子结构(化学式为C5N4O12),这一结构被化学工作者通过计算分析认为在现实中已经存在。下列有关C5N4O1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 B. 含有6个氧分子
C. 由三种元素组成 D. N、O元素质量比为1:3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氧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B. 氧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C. 硫原子的质量为32.06 D. 氧原子变成氧离子是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I.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应该选用_______(填序号),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装置__________(填序号),若用该装置收集的氧气也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II.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H2O+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 | 1﹣1 | 1﹣2 |
装置 | ||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 |
2﹣1 | 1:9 |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
2﹣2 | 1:10 |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 |
2﹣3 | 1:11 |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 |
2﹣4 | 1:12 | 无黑色物质 | |
2﹣5 | 1:13 |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
(解释与结论)
(1)若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固体全部是铜,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2中,证明生成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用装置A制备一瓶氧气,其制备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氧气可用C装置收集,还可以用____装置收集(填写装置编号),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________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内。
(4)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硫酸锌主要用作制取颜料立德粉、锌钡白和其他锌化合物的原料,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Zn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40℃时,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8%
C. 60℃ZnSO4饱和溶液降温至20℃得到不饱和溶液
D. 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有可能析出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1)为了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婷婷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一所示的实验:
①将图B中灼烧后的薄铜片迅速插入到图A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到图C装置中的薄铜片由黑色变成亮红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一般将剩余的一氧化碳气体导出点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装置可用于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其中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小球是指在水泥球表面粘附着一层二氧化锰粉末,便于实施固液分离。
①锥形瓶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实验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Z的作用不同:若Z为水,做细铁丝在瓶中燃烧时,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为了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则Z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 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图丙中M表示的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 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经济开发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让学生做了一实验:向盛有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了蓝色沉淀,同时上层清液为无色。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无色溶液的组成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无色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②硫酸铜溶液显酸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一:硫酸钠猜想二:硫酸钠和硫酸铜
猜想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四: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
(讨论交流)
(1)将上述溶液与沉淀分离采用的主要是过滤的方法,该方法中用到的铁制仪器是___
(2)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反应生成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猜想二不成立,理由是___,猜想四也不成立,理由是____。
(实验探究)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猜想三成立,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 | ___ | 猜想三成立 |
(反思评价)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问题)学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后,知道碳在质量不同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那过量的炭粉与氧化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有哪些可能呢?
(提出假设)假设1:只有二氧化碳;
假设2:_____;
假设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NH4Cl)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同时生成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未装药品),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先夹紧弹簧夹,在右侧导管处连接一注射器,将注射器活塞往里推一段距离,松手后观察到_____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取3.20g氧化铁和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③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目的是_____。
④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_____。
⑤待反应结束,应先_____,再_____(填“熄灭酒精喷灯”或“打开弹簧夹、继续通氮气”),冷却至室温后停止通入氮气,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已知氧化铁被完全还原成铁单质)。
(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生成的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得出假设_____成立。
(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也可以将图1中虚线内B装置换成图2装置,图2装置中你认为最为合理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