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得到纯净的KNO3溶液
B.向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就可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C.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可以通过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等方法来实现
D.某化肥与碱共热,若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为铵态氮肥

分析 A、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
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稀硝酸,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C、灼烧蛋白质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D、铵根离子能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和水,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解答 解:A、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时,在除去硫酸钾的同时,带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因此不能得到纯净的KNO3溶液,该选项不可行;
B、因为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稀硝酸,因此向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该选项不可行;
C、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灼烧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另一种是棉纤维,该选项可行;
D、某化肥与碱共热,若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氨气,该化肥可能是铵态氮肥,也可能是含有铵根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复合肥,该选项不可行.
故选:C.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
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甲认为:可能是NaCl、Na2C03、Ca(OH)2乙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03
丙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丁认为:可能是NaCl、NaOH
(2)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滤液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
(3)【活动与探究】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0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0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4)【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丁同学滴加的盐酸量很少,与氢氧化钠反应.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2012年10月31日,中国第二款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成功首飞,高性能的战机应该使用的是煤油和汽油混合的新型战斗机燃料,效果会更好,但目前使用的都是轻质石油制品,主要由不同馏分的烃类化合物组成,如辛烷(C8H18),对于辛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有机物
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4
C.辛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3
D.辛烷是由8个碳原子和18个氢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人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
(1)这包白色粉未中一定有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一定没有碳酸氢铵.
(2)写出第③步中产生气体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烧杯底部的白色剩余固体是硫酸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现有三瓶无色溶液: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要用一种试剂把它们区别开来,你选用的试剂是稀盐酸,反应时的现象为:有沉淀生成的是硝酸银溶液,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有沉淀产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HCl+AgNO3═HNO3+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吸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足量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
试剂1试剂2  温度/℃溶解后
温度/℃
静置后
温度/℃
试剂3   温度/℃混合后
温度/℃
0.5gNa2CO310mL H2O  20.023.320.010mL盐酸(20%)  20.023.7
0.5gNaHCO310mL H2O  20.018.520.010mL盐酸(20%)  20.020.8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Na2CO3在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B.NaHCO3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C.实验中,若同一纵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
D.条件相同时,NaHCO3与HCl反应放出的热量更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现象,可以更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1)甲图是地壳中元素质量分数模型,则A代表的一种元素是O(填元素符号).
(2)小明模仿甲图构建了空气中氮气、氧气和其它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模型(如乙图),则乙图中表示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下列溶液中分别放入锌片,一段时间后把锌片取出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氯化镁溶液B.盐酸C.硫酸亚铁溶液D.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解释:
(1)铁路工人在铺设铁路时,钢轨与钢轨之间留有一定缝隙,用分子的形式解释其原因是原子之间有间隔;
(2)造成不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主要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不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不同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4)氮气做食品包装袋中的保护气的原因是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
(5)稀有气体能用于制作霓虹灯,原因是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6)镁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原因是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