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在一烧杯中盛有21.6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4.4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NaCl、HCl.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 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由图中信息可知,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稀盐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根据稀盐酸质量、质量分数可以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和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同时可以判断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种类.

解答 解:(1)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g×10%  z        y
$\frac{106}{x}$=$\frac{73}{73g×10%}$=$\frac{117}{z}$=$\frac{44}{y}$,
x=10.6g,y=4.4g,z=11.7g,
故填:4.4.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稀盐酸过量,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NaCl、HCl.
故填:NaCl、HCl.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21.6g-10.6g+11.7g=22.7g,
答: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22.7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B.加热高锰酸钾反应后的剩余物
C.冶炼铁矿石后得到的生铁D.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同温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已知钠、钾等金属在常温下可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如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钠不能保存在水中
B.将石蕊试液滴入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会变为蓝色
C.不能用手直接拿金属钠
D.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析出红色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20℃时,往10g KNO3溶液中加入4g 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搅拌前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有两瓶体积相同的溶液,一瓶为浓硫酸,另一瓶为稀硫酸,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它们的是(  )
A.看外观
B.分别加入到少量水中,观察温度的变化
C.分别称量
D.分别用小木条蘸取少量,观察木条是否变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化肥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是(  )
A.尿素B.碳酸氢铵C.氯化钾D.硫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可能含有Cu、Fe2O3、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   ②只有Fe2O3  ③只有Fe(OH)3④是Fe2O3与Fe(OH)3的混合物
⑤是Cu与Fe2O3的混合物  ⑥是Cu与Fe(OH)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
(1)2Fe(OH)3$\frac{\underline{\;\;△\;\;}}{\;}$Fe2O3+3H2O    
(2)白色无水CuSO4遇水变蓝;
(3)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探究思路】利用性质差异,先确定是否含Fe(OH)3、Cu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
适当的试剂和方法探究其组成.(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1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③④⑥(填猜想中的序号).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丙的观点正确(填“乙”或“丙”).
(3)为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丁同学提出提出两种方案:a通过A装置质量变化来计算,b通过B装置质量变化来计算.
【交流讨论】
(1)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2)选择a(填a或b)方案实验数据,计算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更合理.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部分红色粉末变黑.
【反思评价】戊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该如何改进?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
【拓展延伸】有同学提出用H2代替CO,并将B装置换成盛有碱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干燥管也能确定其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用五个圆A、B、C、D、E分别表示五种物质,他们之间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溶液A是胃酸的成分,B可用于造纸、纺织等工业,溶液A与溶液B能发生中和反应,C、D、E、分别是三种氧化物,D能和E 反应制得熟石灰,C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请利用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五种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OH=NaCl+H2O;
(3)溶液B与C在瓶口塞有橡胶塞的平底烧瓶中充分反应后,瓶塞不易打开,其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使烧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瓶塞不易打开;
(4)将D和E反应所得的滤液滴加到溶液B和C反应后的溶液中的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