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A.HCl和NaOH
B.CO2和NaOH
C.H2SO4和Fe2O3
D.H2SO4和BaCl2
【答案】分析:根据所学物质的性质来解答该题,其中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常为: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以及酸碱中和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HCl和NaOH属于中和反应,能够生成盐和水,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其中碳酸钠为盐类,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了硫酸铁和水,其中硫酸铁为盐类,故C不符合题意;
D、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该考点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用途、中和反应等相结合进行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8、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看木条是否复燃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2NaOH=Na2SO3+H2O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实验时剩余气体B通过加热的试管易发生爆炸事故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堵住试管囗,靠近火焰点火,
,若不发出
尖锐的爆鸣声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H2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
H2SO4
物质.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SO2溶于水中也会导致试管内气压减小,液面上升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
把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换成硫酸钠溶液,做一个对比试验

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有同学想猜想其他盐溶液也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到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的探究:
(1)清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伸入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FeCl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
(2)已知FeCl3在水中可分离出Fe3+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①甲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②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③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华分解 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
同学的猜想,理由是
因过氧化氢溶液中自身有水,可见水不是催化剂

(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无明显现象
起催化作用的不是Cl-
向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Fe(NO33溶液
,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用18mol/L的硫酸配置100ml 1.0mol/L的稀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胶头滴管      G.50ml烧杯    H.100ml容量瓶
(1)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
F、E、G、C、H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写编号)
B、C、D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置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cm-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D.配置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cm-2cm处,用滴管加入蒸馏水到标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奉贤区一模)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

(1)装置A、C中仪器①②的名称
试管
试管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上述
B、C
B、C
(填序号)装置,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A装置少作改动,可以进行
H2+CuO
  △  
.
 
Cu+H2O
H2+CuO
  △  
.
 
Cu+H2O
(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实验.
(3)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除用到上述装置某一装置外,还需要用到下列玻璃仪器组合中的
才能完成实验.
I、漏斗、烧杯、玻璃棒   II、滴管、量筒、试管      III、集气瓶、表面皿、广口瓶
(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食盐和砝码放反了、配置溶液的烧杯中有水等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食盐和砝码放反了、配置溶液的烧杯中有水等

(5)在装置B中用25克大理石与100克稀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装置B中所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16.2克.试计算:
①可制得
0.2
0.2
摩尔二氧化碳.
②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③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为
80%
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丰台区二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夹持仪器已省略).
资料: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1)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B装置中装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2)当B装置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反应逐渐停止;C装置中溶液由红色逐渐褪为无色,此时C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NaCl、CaCl2、酚酞
NaCl、CaCl2、酚酞
;D装置中液面上升,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为红色,其中液面上升的根本原因是
B装置中产生CO2压强增大,将底部液体压入到C中,导致C中压强也增大,将溶液压入到D中,液面上升
B装置中产生CO2压强增大,将底部液体压入到C中,导致C中压强也增大,将溶液压入到D中,液面上升
,此时D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原因是
B中CaCl2通过C部分进入D装置中与Na2CO3反应生成NaCl;B装置中稀盐酸进入C装置和NaOH反应生成NaCl,部分进入D装置
B中CaCl2通过C部分进入D装置中与Na2CO3反应生成NaCl;B装置中稀盐酸进入C装置和NaOH反应生成NaCl,部分进入D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广陵区一模)牙膏是生活必需品,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品牌市售牙膏展开如下探究,请回答问题:
  配料表
摩擦剂:SiO2(20%)
CaCO3(少量)
清洁剂:NaHCO3(15%)
发泡剂:K12(极少量)
保湿剂:甘油等(60%)
增稠剂:卡拉胶等
其他:香精、水等
[资料卡片]:
a、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高温不分解;
b、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CO2
c、牙膏中保湿剂、增稠剂、香精等均为有机物.
(1)取一小段牙膏,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其上层清液的pH为8.3,则此牙膏显
性,实验室能否用pH试纸测得该数值,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不能,因为pH试纸只能测定出整数值
不能,因为pH试纸只能测定出整数值

(2)小岳同学发现,此品牌牙膏在冬季会出现颗粒变大的现象.资料显示是牙膏中的K12(一种钠盐)析出,则K12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是
K12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或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K12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或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为测定此牙膏中SiO2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3次实验:
[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取2.0g牙膏膏体,烘干水分,高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②转移剩余物至烧杯中,加入稀HCl,至
气体不再产生为止
气体不再产生为止

③过滤、洗涤、称量得到剩余固体质量(如表);
实验编号 1 2 3
实验前(g) 2.00 2.00 2.00
实验后(g) 0.43 0.44 0.45
④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数据处理]:
(4)此测定做3次实验的目的是
提高实验的精确度(或可信度)
提高实验的精确度(或可信度)

(5)综合上述实验方案及实验数据,计算此牙膏中SiO2的质量分数.
22%
22%

[实验分析]:
(6)按上述实验步骤操作,发现测定结果偏大,导致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步骤③中,没有将剩余固体进行干燥,有洗涤液附着在固体表面
步骤③中,没有将剩余固体进行干燥,有洗涤液附着在固体表面

(7)高温加热的目的除为了除去CaCO3及NaHCO3以外,还为除去
保湿剂、增稠剂、香精等有机物
保湿剂、增稠剂、香精等有机物

(8)步骤②中,加稀HCl发生的反应有
CaO+2HCl═CaCl2+H2O
CaO+2HCl═CaCl2+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9)步骤③中,洗涤的目的是
除去固体表面附着的CaCl2和NaCl溶液
除去固体表面附着的CaCl2和NaCl溶液
;若不洗涤,则测定结果将
偏大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0)为保证洗涤效果,最好用
A
A
洗涤.
A.蒸馏水     B.自来水     C.饱和NaCl溶液     D.饱和C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化学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1】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1)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  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MgCO3[来源:]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
CaCO3
CaCO3
,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
Ca(OH)2
Ca(OH)2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使装置内的气体缓缓通过后面的装置.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图曲线所示;

【思考与评价】
(1)当水中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
煮沸
煮沸

(2)A瓶中的NaOH溶液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若50g水垢全部是碳酸钙,则最终应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22
22
g.
(4)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
MgCO3
MgCO3
(化学式),理由是
水垢中只有碳酸钙时只生二氧化碳质量是22克,实际生成CO2的质量是24g,大于
22g,所以水垢中一定含有碳酸镁
水垢中只有碳酸钙时只生二氧化碳质量是22克,实际生成CO2的质量是24g,大于
22g,所以水垢中一定含有碳酸镁

(5)以上实验
不能
不能
(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研究课题2】为测定氯化钠样品的纯度,取30g氯化钠样品(杂质为氯化钙)溶于水配制成263g溶液,再加入53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