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如下,这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哪一个化学符号(  )
甲同学:表示由两种元素组成          乙同学:表示一个分子
丙同学:表示一种物质                丁同学:表示一个分子中有三个原子.
A.HClOB.O2C.CO2D.NH3

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根据题意,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A、HClO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O2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O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D、NH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但1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意义,由图示确定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学习碱的过程中,小红同学用如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2)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c.
a.Na2CO3   b.HCl   c.FeCl3    d.Ba(OH)2
(3)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在空气中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0.5mol臭氧(O3)中含有O3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个,原子数约为9.03×1023个,质子数约为7.224×102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实施的从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钾的混合物(其中氯化钠和氯化钾的质量和小于总质量的3%)中分离出硝酸钾的实验步骤:(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图)
Ⅰ.用托盘天平称得样品的总质量为87.5g;
Ⅱ.配制成80℃左右的饱和溶液;
Ⅲ.将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20℃)后进行过滤,并用少最水洗涤2~3次;
Ⅳ.取出过滤器中的固体干燥后分装.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天平称取87.5g样品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右盘;
(2)某同学发现,无论将称量物还是砝码放置于托盘中时,天平均不发生偏转,原因是C.
A.天平未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B.天平没有调零
C.托盘下的垫圈未取下    D.游码未归零
(3)将这些样品制成80℃左右的热饱和溶液,约需B水(填序号);
A.12.5mL      B.50mL      C.100mL       D.112.5mL
(4)该实验中,玻璃棒除了用于搅拌和引流外,还用于转移固体;
(5)步骤Ⅲ中,只能用少量水洗涤固体的原因是因为晶体易溶于水,洗涤晶体时用水越少,晶体损失越少;
(6)过滤并洗涤后,氯化钾存在于滤液中;
(7)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B.
A.将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的方法一定可以得到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B.将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硝酸钾、氯化钾、氯化钠混合溶液恒温蒸发,最先析出的不一定是氯化钠;
C.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约为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B.最外层电子数C.核外电子数D.质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汶川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损失.为防止发生疫情,必须对饮用水进行处理.
(1)人们常将含有细沙碎叶等杂质的水通过过滤操作后将其杂质除去,然后在水中加入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
(2)饮用硬水对健康有害,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可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2)2个亚铁离子2Fe2+
(3)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stackrel{+3}{Al}$2O3
(4)醋酸的化学式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根据如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B.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C.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小明见妈妈买了些取暖袋,他很好奇,打开了一袋,发现里面是黑色的粉末.那么,取暖袋里是什么物质在发生反应、释放热量呢?
【查找资料】①取暖袋由原料层、明胶层、无纺布袋三部分组成.原料层中的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活性炭、蛭石、可溶性无机盐、吸水性树脂(含水).
②蛭石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保温材料,起保温作用;吸水性树脂可反复释水、吸水,起吸水、保水的作用;二者均不参加反应.
③使用时应注意:不使用产品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
【提出猜想】①可溶性无机盐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一种或几种.
②取暖袋发热时,可能是铁粉、氧气、无机盐、水、活性炭几种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准备】
用NaCl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确定无机盐的成分提供参考.
NaCl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现象Ⅰ
加入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略呈浑浊产生淡黄色沉淀
(1)现象I是产生无色气泡.
(2)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则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BaSO4
【实验过程】分别取没有使用的取暖袋和失效后的取暖袋中的黑色粉末完成以下实验,探究无机盐的成分及参加反应的物质.
序号加入试剂及操作没有使用的暖袋失效后的暖袋
I加入足量水观察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盐酸无变化无变化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无变化无变化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
另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盐酸大量气泡,溶液呈浅绿色无气泡,溶液呈黄色溶液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取暖袋中无机盐的成分是NaCl.
②取暖袋发热时,原料层中一定参加反应的物质是Fe.
(4)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氧气是否参加了反应:将未使用取暖袋中的黑色粉末加入广口瓶中,塞紧塞子,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若观察到试管中水到吸入导管中,则氧气参加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