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HClO | B. | O2 | C. | CO2 | D. | NH3 |
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根据题意,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A、HClO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O2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O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D、NH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但1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意义,由图示确定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 |
B. |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 |
C. | 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 |
D. | 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NaCl溶液 | Na2SO4溶液 | Na2CO3溶液 | |
加入稀盐酸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现象Ⅰ |
加入BaCl2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产生白色沉淀 | 产生白色沉淀 |
加入AgNO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略呈浑浊 | 产生淡黄色沉淀 |
序号 | 加入试剂及操作 | 没有使用的暖袋 | 失效后的暖袋 |
I | 加入足量水观察 |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
Ⅱ |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盐酸 | 无变化 | 无变化 |
Ⅲ |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 | 无变化 | 无变化 |
Ⅳ |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Ⅴ | 另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盐酸 | 大量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 无气泡,溶液呈黄色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