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下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母液中有一种物质是NH4Cl)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中先通入氨气的目的是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产率
B. 反应II得到的CO2可以循环使用
C. 反应I的方程式为NaCl+NH3+CO2 =NaHCO3↓+NH4Cl
D. “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
(3)要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_____的方法。
(4)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游泳池里的水由蓝变绿,引发全世界网友的猜想。有网友猜测游泳池里的水中添加了硫酸铜,其能扰乱藻类的光合反应,导致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运行。一旦池水中的灭藻剂不足,就给了藻类大量繁殖的机会,也就导致了池水变绿。工业上可以用废铜制得硫酸铜溶液,其制取流程如下:
(1)废铜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该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和__________ 。
(4)我省铜陵市是中国著名的“铜都”,铜矿蕴藏丰富,炼铜历史悠久。当地产一种矿石叫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加热分解时除生成氧化铜外,还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届湖南省邵阳县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芙夷侯国”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保存完好的青铜器,青铜是一种合金。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钢铁 B.黄铜 C.焊锡 D.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持续通入CO2出现了异常现象(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分析仪进行研究,测定记录得到溶液的导电性变化随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段溶液变浑浊,bd段溶液变澄清
B. b点溶液溶液碱性最强
C. bd段反应为CaCO3+CO2+H2O=Ca(HCO3)2
D. c点溶液中含有2种溶质,沉淀质量为1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物质的组成密切相关。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位置的横线上。
(2)用相关的化学用语或符号填空。
2个氮分子: ;2个亚铁离子: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3)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写字母序号)。
a.水蒸气 b.氧气 c.空气 d.澄清石灰水 e.过氧化氢 f.铜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6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中学九年级下期中】食品安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下列食品因有毒不能食用的是( )
A.用含发酵粉(含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等)制作发面食品 B.用水浸过的大米、花生
C.用亚硝酸钠(NaNO2)代替食盐烹调的食品 D.食盐腌制的咸鸭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探究碱的性质。
实验一 | 实验二 |
观察固体表面 | 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 |
(1)由上图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的_________,因此要密封保存。
(2)同学们看到盛有NaOH的试剂瓶上标注着“NaOH含量不少于96.0%”,开始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2NaCl+2H2O2NaOH+H2↑+Cl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提出猜想】杂质为_________和NaCl。理由是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和氯化钠没有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样溶于水,并分成两份。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 | 溶液变红 | 猜想正确 |
步骤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___________ | 产生气泡 | |
步骤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反思】
Ⅰ.上述实验中步骤 ___(填写序号)是没有必要进行的;
Ⅱ.步骤②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