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置换反应中有单质参与,但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都是置换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都必须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一定能燃烧
D.金刚石可以切割玻璃,所以石墨也可以切割玻璃

分析 A、根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D、根据石墨质软,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置换反应中有单质参与,但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都是置换反应,如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故选项推理正确.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都必须达到着火点,但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就能燃烧,还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推理错误.
D、金刚石可以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不能用于切割玻璃,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置换反应的特征、化合物的特征、石墨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如图为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生铁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步骤“①②③”中选出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①③(填序号,下同);
(2)铁骑生锈可以用稀硫酸来除锈,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为了防止金属锈蚀,采用措施正确有ACD:
A、金属器保持干燥             B、炒菜铁锅刷油漆
C、切菜道具抹猪油             D、改变组成制合金
(3)铁器易锈蚀,而铝器不易锈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Al+3O2═2Al2O3,下列实验能够比较铝和铁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是ACD.
A、将打磨后的铝丝、铁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将打磨后的铝丝、铁丝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C、将打磨后的铝丝、铁丝分别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D、将打磨后的铁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A.Z>X>YB.Y>X>ZC.X>Y>ZD.X>Z>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是小强同学设计的“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
A.用醋泡鸡蛋做软壳鸡蛋
B.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
C.用淬火后的钢针制钓鱼钩
D.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体缺少下列哪种元素命导致龋齿(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X、Y、Z为三种金属,已知①X+H2SO4=XSO4+H2↑ ②Y+2ZNO3=Y(NO32+2Z 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则下列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  )
A.Fe Cu AgB.Cu Hg AgC.Mg Zn FeD.Fe Ag 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用NaNO2烹调食物
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
C.CO和CO2都有毒
D.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点燃的条件下,2.6gC2H2与7.2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一定质量的C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CO的质量为1.4g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frac{\underline{\;点燃\;}}{\;}$4CO2+2H2O
C.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
D.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1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中,你认为不能用于鉴别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C.稀硫酸D.pH试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