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小红在家中清洗玻璃杯,冲洗干净的标志是(  )
A.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滴
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玻璃杯已经洗净

分析 根据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进行解答.

解答 解:在家中清洗玻璃杯时,洗干净的标准是杯子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明仪器已经洗涤干净.玻璃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或倒出的水无色透明,不一定干净.
故选择C.

点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本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是中考重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近几年餐饮行业经常使用一种“固体酒精”,替代相对不够安全的液体酒精,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按如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CO2,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①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②据上述信息写出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方案
现象溶液变红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溶液中有碳酸钠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夜于两支试管中,按图探究.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夜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夜,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钠,防止影响对NaOH的检验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AC.
A.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洗涤剂和汽油都能去除油污,但原理不同,请分别说明:汽油除油污是汽油把油污溶解除掉;洗涤剂除油污是洗涤剂把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研究小组欲检验草酸晶体样品分解产物,并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已知:浓硫酸可作为干燥剂;草酸晶体(H2C2O4•2H2O )的性质见表:
熔点沸点热稳定性其他
101℃~102℃150℃~160℃升华100.1℃分解出水,175℃分解成CO2、CO、H2O与 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aC2O4
(1)图 1 是加热装置.最适宜的加热分解草酸晶体装置是C.若选装置 a 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固体药品熔化后会流到试管口;若选装置B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冷凝水会倒流到试管底,造成试管破裂.
(2)图 2 是验证热分解产物中含 CO、CO2的装置.
①装置 A 的作用是除去草酸蒸气,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气囊的作用是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
②证明存在 CO2的现象是B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存在 CO 的现象是D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
(3)为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称取一定量样品,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称量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由此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值偏低,排除仪器和操作因素,其可能原因:一氧化碳没有全部与氧化铜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
【提出问题】: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产物有哪些?
【査阅资料】: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Na20)外还有过氧化钠(Na20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Na20+H20=2Na0H,2Na2O2+2H2O=4NaOH+O2
【作出猜想】: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1:Na2O,
猜想2:Na202
猜想3:Na2O和Na2O2
【实验探究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馏水猜想1正确
【继续探究】: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实验探究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固体成分为Na2C03和 NaOH
2.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无色的酚酞试液
【实验反思】
(1)类比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写出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2HCl=2NaCl+H2O.
(2)过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2Na202+4HCl=4NaCl+2H2O+X,X的化学式为O2
(3)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请判断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填“是”或“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置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填写化学式).
(3)②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
(4)将混合物C、D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g滤渣E和红色滤液F.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F的溶质中一定含有Na2CO3、NaCl,还可能含有NaOH.
【解释与结论】(5)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Ca(OH)2、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华和小慧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实验前小华向水中加入硫酸钠固体.则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O2(填化学式),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
小慧在做实验时误将氯化钠当成硫酸钠加入水中,结果在检验b气体时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慧一起就这一异常现象开展了研究.
【定性研究】
1.小慧猜想刺激性气味气体是氯化氢或氨气.小华则认为一定不是氨气,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氨气.
在老师指导下得知:①食盐水通电时发生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②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由此可推测该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氯气.
2.定剩余溶液中的溶质,小慧进行如下实验,请帮她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剩余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②将①中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小华则认为实验②不能确定一定有氯化钠,理由是①的反应中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生成物中有氯化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定量研究】
两位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1)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2)计算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若步骤④中缺少洗涤干燥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根据要求填空: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化学式Ca(OH)2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Br.图中x=7,Br属于非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C(填序号,下同),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张同学完成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对制取CO2的反应后的废液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废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②废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钙还有HCl(填化学式).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1、取少量废液向试管中滴加2-3滴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 废液中含有氯化钙;
废液中含有氯化氢
 2、向试管中倒入较多的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结论】:通过以上探究,猜想②正确.
【反思】:若实验操作2加入的碳酸钠与废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这时溶液的PH值为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