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在10-9~10-7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析:利用题干中的信息可知纳米铜也是铜,但易于氧气反应并且速度很快,利用此知识解决判断即可.
解答:解:A、纳米铜和普通铜都是由铜元素组成,故纳米铜属于单质,故A错误;
B、普通铜加热才能与氧气反应,而纳米铜很易于氧气反应,故B正确;
C、纳米铜很易与氧气反应,应密封保存,故C错误;
D、纳米铜和普通铜中都属于铜元素,所以铜原子结构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关键是对题干知识的整理,并与所学知识的关联性的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探究孔雀石(一种铜矿石)的组成元素.他们取50克孔雀石粉末,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观察到孔雀石分解过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绿色的孔雀石逐渐变为黑色粉末(假设:孔雀石中的杂质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石灰水吸收).在此过程中他们测定了五次,相关数据如下表:
测定次数 生成沉淀的质量(g) 生成水的质量(g)
1 5 0.9
2 10 1.8
3 X 2.7
4 20 3.6
5 20 3.6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
 

(2)表中“X”的值为
 
g.
(3)实验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6?镇江)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和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以下是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常温下)的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的数据:
加入盐酸的体积
(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上升
(△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1)试绘出溶液的温度变化(△t)与加入的盐酸体积(V)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2)请根据曲线变化的趋势,说明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海沧区质检)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粗略测定竹节内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方案如下:
[资料信息]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某种气体的体积/混合气体的总体积)×100%
[材料准备]新鲜完整竹节(若干)、实验室常用化学仪器、药品
[实验步骤]如图:
ⅰ.取一竹节,竖直浸没于水中,在竹节上端钻一小孔,用注射器从小孔向竹节内慢慢注入1-2mL浓氢氧化钠溶液;
ⅱ.用拇指(戴橡胶手套)堵住上端小孔,取出竹节,用力振荡;
ⅲ.再将竹节浸没于水中,松开拇指数秒钟;
ⅳ.取出竹节,再在另一端钻一小孔,收集竹节内液体,测出其体积为L3
ⅴ.将竹节重新浸没于水中,至水充满竹节后取出,测出竹节内水的体积为L4
ⅵ.另取竹节重复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
组 别
竹节中CO2的体积/mL 2.6 5.9 4.2 5.6 6.2
竹节中气体总体积/mL 82 137 135 195 195
竹节中CO2的体积含量/% 3.71 4.31 2.87 3.10
(1)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2)步骤ⅳ中,“再在另一端钻一小孔”的目的是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便于取出竹节内的液体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便于取出竹节内的液体

(3)步骤ⅳ、ⅴ中,测出L3、L4需用到的化学仪器是
量筒
量筒
;L3、L4的关系是L3
L4(填“>”“=”或“<”);
(4)上表空格中的数据是
3.11
3.11

[实验结论](5)竹节中CO2的平均体积分数
大于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实验拓展](6)小聪认为,如果只比较竹节内CO2与空气中CO2体积分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实验就能达到目的.小聪的实验方案可能是
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竹节和空气中气体,然后再继续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读取注射器的示数就能够比较二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大小
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竹节和空气中气体,然后再继续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读取注射器的示数就能够比较二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大小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7)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还粗略测定出竹节内O2的体积分数在10%-12.5% 范围内.据此,兴趣小组推测“竹节中CO2和O2的体积分数不同于空气”的原因可能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在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系列问题进行了探究.
(1)根据如图中的曲线可判断该中和实验中溶液的滴加的顺序是
 

(2)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反应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上升(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①根据表格分析溶液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的原因:
 

②若某同学提出“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与10%盐酸反应,以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此提议是否合理?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下列说法判断的结果是                                             (     )

    ① 在一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该溶液中无H+  ② HCl、H2S和NH3都是非金属元素跟氢的化合物,都属于无氧酸  ③ 中性溶液中,既没有H+也没有OH-10 g 10%盐酸和10 g 10% 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溶液呈中性,pH=7  ④ 溶液pH越大,溶液酸性越强  ⑤ 10 g 10%盐酸和10 g 10% 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溶液呈中性,pH=7  ⑥ 将pH=5和pH=4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9

    A. 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 只有⑤⑥正确              D. 都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