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 
④溶液的质量减轻.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全部正确

分析 洁净的铁钉主要成分是铁,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利用这个反应的现象解决此题.

解答 解: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硫酸亚铁的溶液是浅绿色的,所以反应时会有气泡产生且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由方程式可知反应时一个铁原子能置换出一个氢气的分子,故铁与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远远小于反应的铁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会增加,铁钉的质量减轻,综合以上信息可得答案.
故选B.

点评 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的质量变化:溶液质量增加,金属质量减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人体内缺乏某种必需元素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经化验某病人患有贫血症,则他可能缺乏下列元素中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某小组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A所示,点燃红磷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白烟,其中小气球的作用是可以防止白烟进入空气,同时起到缓冲作用,锥形瓶底部放入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因受热不均使其炸裂.
(2)如图所示,A、B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填字母),请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描述该实验中哪些物质的质量符合等量关系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3)如图C所示,小明同学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有气泡产生,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发现指针依然右偏,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C(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另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完成验证实验.实验前,同学们预测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原因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镁条的质量+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了.而反应后实际测量的结果却是小于镁条的质量,其原因可能是镁带燃烧时有一缕白烟(为生成的氧化镁)向空气中扩散,造成氧化镁的损失;镁带燃烧时夹镁带的坩埚钳上有一层白色粉末,此粉末为氧化镁,也造成氧化镁的损失(答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不用二氧化锰,加热氯酸钾得不到氧气
C.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备氧气
D.只有二氧化锰才能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同学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把干燥的小花直接放到干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实验二:用水喷湿后,小花还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
变色.再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如右图示)可观察到
小花变红色,用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解释其原因H2O+CO2→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化学符号促进思维的发展.
(1)用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两个氮气分子2N2.               
②氢氧根离子OH-
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H2O.     
④硫的+6价氧化物SO3
⑤n个汞原子nHg.
⑥2个碳酸分子2H2CO3
(2)根据题意,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生成两种气体单质的分解反应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②NO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空气中两种无毒的气体2CO+2NO$\frac{\underline{\;催化剂\;}}{\;}$2CO2+N2
③实验室加热紫黑色固体制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④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2004年底,东南亚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海啸灾害,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
A.④③②①B.④①③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因为蜡烛燃烧是消耗了氧气,所以可以用蜡烛代替铜粉做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
A.焊接金属时用氮气做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C.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且是黑色的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