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锂电池是指电极材料含金属锂或含锂化合物、使用非水溶液做离子导体的电池.最早出现的锂电池利用
化学反应Li+MnO2═LiMnO2提供电能.
银白色的金属锂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种,它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就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成氧化锂;锂还能和水剧烈反应变成氢氧化锂(LiOH),同时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电池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一类新型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大量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家用小电器上.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构成,正极材料(如石墨)和负极材料(如LiCoO2)均能传导电子,电解液在正、负两极之间起输运离子、传导电流的作用.锂离子电池采用一种类似摇椅式的工作原理,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间来回穿梭,从一边“摇”到另一边,往复循环,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由于锂离子电池中包含的电解液多含有机物,普遍存在易燃问题,在过充、过放、短路及热冲击等滥用的状态下,电池温度迅速升高,常常会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因此,目前大多数数码产品都会配备相应的保护元件,当检测到电池到达满电状态,会自动切断充电电路.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构成.
(2)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石墨是利用了其导电物理性质.
(3)锂电池使用非水溶液做离子导体的原因是.2Li+2H2O═2LiOH+H2↑(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4)安全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措施有避免过充.

分析 (1)根据锂离子电池的构成解答;
(2)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解答;
(3)根据锂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解答;
(4)根据安全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措施解答.

解答 解:(1)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 构成;
(2)石墨具有导电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石墨是利用了其导电的物理性质;
(3)锂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2H2O═2LiOH+H2↑;
(4)安全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措施有:避免过充(或避免过放、短路、热冲击等;使用保护软件等).
答案:
(1)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2)导电;
(3)2Li+2H2O═2LiOH+H2↑;(4)避免过充.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原电池的涉及,金属的腐蚀及防护以及新型化学电源,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有暗香来”说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海水晒盐C.潮涨潮落D.干冰升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天然气、二氧化碳既是温室气体,又是化工原料.

(1)如图1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
化学反应原理:NaCl+CO2+X+H2O═NaHCO3↓+NH4Cl
操作过程,先通入足量X气体,再通入CO2
X的化学式为NH3,从广口瓶中分离出碳酸氢钠晶体的操作方法是过滤.
(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氢气一定不利分液生成新能源CH3OCH3(二甲醚)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frac{\underline{催化剂}}{△}$CH3OCH3+3H2O.有科学家提出,可将二氧化碳输送到海底贮存,可用这种反复贮存二氧化碳是由于海底环境具有下列特点中的CD.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3)“西气东输”中“气”指“天然气”,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说法正确的是CD.
A、大量燃烧天然气、对环境没有影响
B、天然气是新能源
C、天然气是清洁能源
D、天然气是化石能源
(4)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制备合成气(由CO和H2组成),用合成气可以合成一系列有机物供人类使用,相关流程如图2所示.
用天然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备合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2CO+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化合物R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9O2$\frac{\underline{\;点燃\;}}{\;}$6CO2+6H2O则R中(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2NB.HeC.O2D.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课外小组在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

某课外小组在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锰为不锈钢主要的添加元素.锰的氧化物是不锈钢的保护膜,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1)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锰、镁、铜三种金属片,分别投人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中锰的化合价为+2价),现象如下:
金属种类锰(Mn)
与盐酸反应略慢无明显现象
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铜锰镁;写出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2HCl═MnCl2+H2↑.
(2)金属与酸的反应存在某种规律,请你分析下表中的数据,找到对应关系.
等质量的金属(a克)与足量盐酸反应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245655
产生氢气的质量(g)$\frac{a}{12}$$\frac{a}{28}$$\frac{a}{27.5}$
找到的规律化合价相同的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小
(只描述规律,不写前提)
【实验二】应用: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要求采用与实验一中不同的方法)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
探究M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实验三】根据不同种金属与同种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也可根据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快慢,来判断不同种酸的酸性强弱.为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图1所示(夹持和固定装置已略去).在两试管中分别加人过量镁条,同时将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酸注人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试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与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2)实验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分析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得出盐酸酸性比醋酸强(填“强”或“弱”).
(3)实验中稀盐酸与镁条反应时,量筒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比理论值高,可能的原因是①④.
①反应放热
②试管中有氢气残留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酸液进入试管,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或记录中正确的是(  )
A.将黄铜与铜互相刻划,铜表面出现划痕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氧化镁固体
C.室温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固体不溶解
D.向蒸馏水中滴入2-3滴植物油,搅拌,植物油完全溶解
E.将黄铜与铜互相刻划,铜表面出现划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电一段时间后,a、b两管气体的质量比约是1:2
B.1是电源的负极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产生的气体:a气体能燃烧,b气体使木条燃烧的更旺
D.实验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