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液氢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B.难溶于水
C.氢气是最轻的气体D.能够燃烧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 解:A、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氢气是最轻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能够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扎西与他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野炊,扎西写的日记题目是“野炊中的化学问题”,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他的问题.
(1)灶上悬挂铁锅,废纸引燃枯枝,我们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我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老师说过蚊虫分泌的乙酸呈酸性且有毒,我们随身带了下面的物品应该涂抹的是C(填序号).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矿泉水
(3)我们带的食品有“高钙牛奶”、“加碘食盐”、“加铁酱油”,这里的钙、碘、铁指的是元素.
(4)同学们用小溪的水洗手,发现肥皂不起泡沫并且有浮渣,这种现象说明此水为硬水,同学们用煮沸的方法把水变成了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同 学实 验 操作现  象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U型玻璃管中左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
用pH试纸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再测定溶液的pH最后溶液的pH<<(填“>7”“<7”或“=7”)
【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评价反思】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乙,理由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
【拓展应用】如图表示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遇20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1)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g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2)当加入1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写化学式).
(3)计算此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重复实验.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小花的理由是固体氢氧化镁中不含有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能否影响酚酞试液变色
(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请你写出其中一种.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相应结果或结论
把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分别放入盛有等量热水的试管中,一个试管保持温度不变,一个试管自然降温保持温度不变的试管中不褪色,自然降温的试管中褪色热水中的氢氧化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冷水中的氢氧化镁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兴趣实验.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发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于是他们决定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提出问题】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
【查阅资料】
1、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2、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N2:74%;O2:16%;水蒸气:6%;CO2:4%
3、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2、可能是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3、可能是CO2、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实验验证】
实验I:验证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甲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制取并收集了一瓶CO2气体,将包有Na2O2的脱脂棉放在燃烧匙中,伸入集气瓶,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乙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理由是制得的CO2中混有H2O、HCl气体,也可能与Na2O2发生反应产生O2
同学们经过讨论,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用图2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打开止水夹K,鼓入纯净、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注入稀盐酸,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

【解释与结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3、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是浓硫酸,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2O.
实验II: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适量Na2O2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观察到锥形瓶壁上有大量水雾产生,说明H2O与Na2O2反应释放出热量;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锥形瓶中,木条复燃,说明H2O与Na2O2反应产生O2;2Na2O2+2H2O=4NaOH+O2↑..
【拓展与应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密封防潮等事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的条件下,将氯化钠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会沉降出来B.氯化钠不会分离出来
C.氯化钠可能变成其他物质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工业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为:石灰石和稀盐酸,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发生装置应选固液常温型(填“固液常温型”、“固体加热型”之一),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不能(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则已经收集满.
(5)如何验证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澄清的石灰水倒进集气瓶内,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为: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反应器中装入大理石  ④向分液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⑥验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同学在学习了燃烧和燃料的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燃烧更充分,由此他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激烈燃烧.于是引起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他做出了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回答:
(1)他提出的两种猜想是:①氧气的浓度;②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加以探究.你选择的猜想是①(或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3)为了使燃料燃烧能够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请结合燃料使用实际,提出一建议将煤或其他燃料加工成粉末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用墨汁书写的字或绘制的古画多年不变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  )
A.具有氧化性B.化学性质稳定
C.具有还原性D.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