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A和甲为矿石,A中主要成分含有两种元素,元素质量之比为7:8,甲常用于建筑材料.B和E,D和F,丙和丁这三组物质都含有相同元素.B到F为硫酸型酸雨形成的一般过程.C为棕红色固体粉末,M为常见金属.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FeS2,DH2SO3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②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以上反应不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4)反应③体现了戊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改良酸性土壤.

分析 根据“A和甲为矿石,A中主要成分含有两种元素,元素质量之比为7:8”,则推测A为FeS2,根据“甲常用于建筑材料”,则推测甲为碳酸钙;根据“B和E,D和F,丙和丁这三组物质都含有相同元素”,“B到F为硫酸型酸雨形成的一般过程”,则推测B为二氧化硫,E为三氧化硫,D为亚硫酸,F为硫酸;根据“C为棕红色固体粉末,M为常见金属”,则推测C氧化铁,M为铁,根据“丙和丁这三组物质都含有相同元素”,则推测丙和丁分别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结合图框,甲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则推测乙、戊分别为氧化钙、氢氧化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解答 解:根据“A和甲为矿石,A中主要成分含有两种元素,元素质量之比为7:8”,则推测A为FeS2,根据“甲常用于建筑材料”,则推测甲为碳酸钙;根据“B和E,D和F,丙和丁这三组物质都含有相同元素”,“B到F为硫酸型酸雨形成的一般过程”,则推测B为二氧化硫,E为三氧化硫,D为亚硫酸,F为硫酸;根据“C为棕红色固体粉末,M为常见金属”,则推测C氧化铁,M为铁,根据“丙和丁这三组物质都含有相同元素”,则推测丙和丁分别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结合图框,甲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则推测乙、戊分别为氧化钙、氢氧化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A为FeS2,D为亚硫酸,则其化学式分别为:FeS2,H2SO3
(2)根据分析,反应①为碳和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
反应②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根据分析,结合图框,可知以上反应不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4)反应③为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体现了戊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
(1)FeS2,H2SO3.(2)①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②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置换.(4)改良酸性土壤.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过量Fe,分离所得混合物的方法是过滤.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③,你认为是否合理?不合理,理由是因为要使Ag+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铁.
(4)步骤④的操作是蒸发结晶,溶液2和溶液3为什么要混合?两种滤液中都含有硫酸亚铁,可得到更多的硫酸亚铁,综合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以下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部分仪器,回答问题.

(1)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备并收集氧气,已经选择了仪器a、b、c、i,则还需要从上图中选择的仪器是ghjn(填序号),完全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还可以用的方法是过滤;
(2)在 (1)中所选仪器还可以制取CO2,若用73g10%的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充分反应,能产生CO24.4g;
(3)上述两实验中使用仪器c的目的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4)制取的氧气可以用于铁丝燃烧实验,集气瓶底放入少许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对物质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室的火灾
C.用氮气作为灯泡填充气
D.用烧碱消除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氧气   B.干冰    C.糖类   D.聚乙烯   E.食盐    F.盐酸    G.明矾
①用于食品包装D; ②人体胃液中的酸F;  ③可作净水剂G;
④大米富含C;    ⑤可供呼吸的气体A; ⑥可用作人工降雨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则甲组猜想中的猜想三不正确.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1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产生无色气泡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只有一个方案和操作都正确,
请写出该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Na2CO3=Na2SO4+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牙膏摩擦剂的类型很多,某品牌牙膏的摩擦剂为CaCO3,SiO2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对牙膏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进行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称量C装置(连同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后,按上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B装置中加入牙膏样品8克.
(3)关闭K1,打开K2(填“打开”或“关闭”),然后向牙膏样品中滴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B中无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盐酸.
(4)打开K1,关闭K2,至C中不再产生沉淀.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已知此品牌牙膏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稀盐酸的挥发和水蒸气忽略不计.)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结果将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
(3)根据上面数据计算,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填空:

(1)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装置序号,下同).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时,所用装置应选用AD或A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净水丸分内外两层,对饮用水有杀菌消毒作用.使用时直接将它投入适量水中,外层的优氯净(C3O3N3Cl2Na)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几分钟后内层的亚硫酸钠(Na2SO3)会将水中的余氯(HClO等)除去.下列关于该净水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优氯净由5种元素组成
B.Na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
C.经过净水丸处理过的水为纯净物
D.除去余氯的反应之一:Na2SO3+HClO=Na2SO4+HCl,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