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含义在10℃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3)现有一杯20℃时接近饱和的溶液,温度升高至40℃时,变为饱和溶液,你认为该物质可能是A、B、C中的C.
(4)、40℃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M点的含义:在10℃时,A、C的溶解度相等;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现有一杯20℃时接近饱和的溶液,温度升高至40℃时,变为饱和溶液,该物质可能是A、B、C中的C,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40℃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因为A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最大.

解答 解:(1)M点的含义:在10℃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10℃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故答案为:B>A>C;
(3)现有一杯20℃时接近饱和的溶液,温度升高至40℃时,变为饱和溶液,该物质可能是A、B、C中的C,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C;
(4)40℃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因为A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最大;故答案为: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柴静的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大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含硫煤燃烧后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包括SO2,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会带来很大危害,为减少环境污染,工厂排放的含有SO2的废气可用烧碱溶液吸收处理.请按题目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名称 化学用语
 (1)煤中的碳元素C
 (2)标注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stackrel{+4}{S}$O2 
 (3)用烧碱溶液吸收处理含有SO2的废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铁架台②集气瓶③水槽④酒精灯⑤试管
(2)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经收集满.
(4)实验室可以利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这种方法属于化学变化.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这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5)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分为以下七步.
第①步:给试管加热
第②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③步: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第④步: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管口塞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 
第⑤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
第⑥步:熄灭酒精灯
第⑦步:将导管从水槽内拿出来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④③①⑤⑦⑥.第⑥、⑦步如果操作错误会造成什么后果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有机物,能赋予生命
B.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能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
C.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因此水是廉价且清洁的能源物质
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兴趣小组同学对电池中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将电池剥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异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网络搜索】干电池的成分有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小芳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Ⅱ.小军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他采用的方法是用磁铁吸引;
实验Ⅲ.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产生大量气泡
有气体生成
②立即向上述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氧气
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1)小兰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2)小林认为除了小兰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
【结论反思】
(1)干电池中一定含有铵盐,可能含有二氧化锰,一定不含有铁粉.
(2)面对网络信息,我们要去伪存真.不应盲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写出装置A还可制取气体的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1)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CO2时,CO2应从c端(填“c”或“d”)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实验的相关图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探究氯化钠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
(2)图B所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可用简单方法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请选择一种产物简要写出其验证方法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或向反应后的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
(3)图C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可得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该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通过气球的胀缩促进气体的流动,使氧气充分反应.
(4)图D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装置后面气球的作用收集多余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评价
第1组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第2组若产生白色沉淀,则猜想(1)不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第2组实验结束后,静置一会儿后,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猜想(3)成立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图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加入的试剂A是碳酸钠(或Na2CO3);,沉淀是碳酸钙(或CaCO3);
(2)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MgCl2=Mg(OH)2↓+2NaCl;
(3)能否用Ca(OH)2代替NaOH,填能;(能或否)
(4)加入试剂B的目的是除去NaOH和Na2CO3
(5)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残留物飞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