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将含泥沙的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80g10%的食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时,搅拌漏斗中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B.配制时需用的主要仪器有: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C.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转移装瓶、贴标签
D.蒸发滤液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溅出

分析 A、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配制80g10%的食盐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
C、根据实验室配制80g10%的食盐溶液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过滤操作时,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会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室配制80g10%的食盐溶液,药匙用于取用食盐,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食盐、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室配制80g10%的食盐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食盐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食盐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转移装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与步骤、过滤与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C→CO→CO2 ②Cu→CuO→CuSO4 ③NaOH→Na2CO3→NaCl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奥运会常使用丙烷(C3H8)作火炬燃料,丙烷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frac{\underline{\;点燃\;}}{\;}$3CO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1)干冰CO2;   (2)烧碱NaOH
(3)最轻的气体H2;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每个横行代表一个周期.,请按表中信息填空

(1)查找出原子序数为11号元素的名称钠,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它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2)核电荷数为1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为Mg2+
(3)从上表可发现的规律是(写一条即可)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质子数递增
(4)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写出它的离子符号S2-,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它属于非金属元素(“金属”、“非金属”),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填“得到”、“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

(1)用甲装置电解水,a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开启a管活塞,检验a管中产生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口处,木条能够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2)用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依据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今年天津8.12化学危险品爆炸事件中,消防员用水灭火导致爆炸,原因之一是金属钠遇水的方程式:2Na+2H2O═2NaOH+X,由此得知该X气体为H2(填化学式).
(3)用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D.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如图丁所示).能够证明装置A中玻璃管内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玻璃管内的红色粉末变为黑色.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ClO2B.KClO3C.C2H5OH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请用相关序号填空.可选物质:
A 蛋白质  B 小苏打  C 铁粉  D 熟石灰  E 硝酸钾   F 硫酸铜   G 碳酸钙  H甲烷
(1)用于培制糕点的发酵粉的是B;
(2)能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F;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H;
(4)常见的复合肥的是E;
(5)常用作补钙剂的是G;
(6)食品袋中的“双吸剂”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他们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装置.请回答:

(1)照装置A挤压胶头滴管,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甚至红墨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原因是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按照装置B,把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挤入烧瓶中,松开铁夹,此时可看到的现象是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
(3)现有石灰石、稀盐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等药品,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制取CO2、并证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实验装置.请模仿图C的“图例”,在图D虚框中直接补画出完整的实验装置图.
图中试剂a是石灰水,能证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a不变浑浊.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同学们又设计了如下方案:取(3)实验后的NaOH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稀盐酸,现象为冒气泡;第二组同学滴加CaCl2溶液,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实CO2与Na溶液发生了反应.
(5)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得到一个启示:保存氢氧化钠溶液时应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