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B.纯碱、烧碱都属于碱类
C.铅笔芯、铅球主要成分都是铅D.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物质都是金属

分析 A.根据冰和干冰的成分分析解答;
B.纯碱不是碱而是显碱性的盐;
C.根据铅笔芯是用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制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D.有的非金属也能导电.

解答 解:A.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所以它们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故A正确;
B.烧碱是氢氧化钠,是碱,纯碱是碳酸钠,不是碱而是显碱性的盐,故B错误;
C.铅球主要成分是铅,普通铅笔芯是用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故C错误;
D.在非金属中最常见的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物质是碳的单质石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的分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进入学习化学,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覃浪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
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I)、(IV)中的小花变红.
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B(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
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
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实验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也发生了反应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浑浊.彩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启示
方案1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塑料瓶变瘪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 向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适量的NaOH溶液振荡,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官龙同学认为彩云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CO 2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也许是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物质中,不能跟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A.CuOB.SO2C.H2SO4D.Cu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取各种气体: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铁架台.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BC或BE(填序号).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D.
(4)点燃氢气以前要:检验纯度.
(5)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
(6)A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要做的改进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7)用C来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8)按图把A组装好后马上要做的下一步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探究题:特活泼金属能否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小美、小丽同学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实验一】把一块比绿豆略大的金属钠,放人盛有20 毫升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不停打转,并发出嘶嘶声,烧杯发烫,表层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絮状物慢慢下沉渐渐增多,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正准备整理器材,她们突然发现蓝色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实验二】搭建分离装置,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少量的黑色粉末.
【查阅资料】常见的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有: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炭粉等.
小丽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炭粉.你认为小丽作出如此判断的依据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小美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依据是量少而又细小的铜粉杂在氧化铜之间可能看不清.
【实验三】为了进一步证实该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铜,她们取少量该粉末放人试管,加人一定量的稀盐酸(稀硫酸或稀H2SO4或稀HCl)溶液,略微加热,发现固体全部消失,从而证实了小丽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蓝色絮状沉淀怎么变成黑色固体的呢?
【查阅资料】Cu(OH)2的起始分解温度约66℃.
【实验反思】
至此,谜底全部解开.为确保蓝色沉淀不分解,实验过程中要注意:
A控制实验的初始温度.;B放入的金属钠需适量;C硫酸铜溶液用量不能太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做菜用的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嫩.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
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后,发现A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Ⅱ、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做出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猜测②二氧化碳可能是由醋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如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1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到不产生气体为止,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试管口有小水滴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①正确
实验2猜想②正确
Ⅲ、查阅资料: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Ⅰ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Ⅳ、实验Ⅰ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白色粉末为碳酸钠;
方法二: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则证明白色粉末为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小新同学在查阅有关资料时无意间了解到:Mg 与 NH4Cl 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物中有一种是盐,

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假设与猜想】
气体可能是 HCl、NH3、H2 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NH3+HCl═NH4Cl     ②2NH3+H2SO4═(NH4)2SO4
③2NH3+3CuO$\frac{\underline{\;\;△\;\;}}{\;}$3Cu+N2+3H2O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 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 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 中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色,证明有 NH3
②B 中玻璃管内观察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有 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干燥氢气.
【实验结论】Mg与 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 和H2,写出化学方程式Mg+2NH4Cl═MgCl2+2NH3↑+H2↑.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 HCl,就能证明 HCl 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是(填“是”或“否”),理由是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B.医用消毒酒精C.碘酒D.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