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1)若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表示______,表示______,表示______.(填化学符号)
(2)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
②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③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④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解:
(1)表示两个氢原子,符号为2H;表示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其符号为H2表示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其符号为H2O;
(2)①由B分子模拟示意图,该分子由2个O原子构成;
②A物质的分子由1个N原子、3个H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NH3,其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4:(1×3)=14:3;
③4种物质中,A、D两物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故物质A、D属于化合物;
④根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故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2×28):(6×18)=14:27;
故答案为:
(1)2H;H2;H2O;(2)①2;②14:3;③AD;④14:27.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明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根据微观与宏观的对应关系,可以达到对所发生反应的判断.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1)若用精英家教网表示氢原子,用精英家教网表示氧原子,则精英家教网表示
 
(填化学符号);
(2)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
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下同)
 
;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物质是
 

③在ClO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7、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表示
2H
(填化学符号,下同),表示
H2O

(2)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ClO2═2ClO2+2NaCl

②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下同)
ClO2
,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物质是
Na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2、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
则●●表示
2H
(填化学符号,下同),表示
H2O

(2)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ClO2=2ClO2+2NaCl

②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下同)
ClO2

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物质是
Na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1)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
C
C
(填序号).

(2)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ClO2
ClO2
(填化学式,下同),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物质是
NaClO2
Na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用氯气和次氯酸钠反应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ClO2═2NaCl+2ClO2
Cl2+2NaClO2═2NaCl+2ClO2

(2)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
ClO2
ClO2
;氯化钠中阳离子的符号可表示为
Na+
Na+

(3)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以下指标: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
过滤
过滤
(填操作名称)达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