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HCl,C的化学式是Na2CO3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分析 根据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B可能是盐酸,C是一种钠盐,且能与盐酸反应,所以C可能是碳酸钠,E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且能够与两种碱反应,所以E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 解:(1)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B可能是盐酸,C是一种钠盐,且能与盐酸反应,所以C可能是碳酸钠,E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且能够与两种碱反应,所以E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A是氢氧化钠,D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D可以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B的化学式是:HCl,C的化学式是:Na2CO3
(2)C→E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1)HCl,Na2CO3
(2)复分解;
(3)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CO2化学式表达的意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所示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中A连接电源的负极.
(2)观察到的现象是电极上有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后,负极与正极的气体之比约为2:1
(3)怎样用实验来检验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4)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出:
①水电解实验,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有新物质生成
②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祖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任写两条)
(5)试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氢气何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的可能原因;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6)做该实验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定发生了,例如以下三个实验:

(1)实验甲中的NaOH与HCl恰好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2)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甲是通过检验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改变证明反应发生了,与之采用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乙(填“乙”或“丙”);
(3)为了证明实验丙中NaOH与CO2发生反应,可以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请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除了滴加稀盐酸,还可选择滴加的试剂是AB(填字母代号).
A.稀硫酸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酚酞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査漏气管道
C.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NH3•H2O的药水
D.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K2CO3属于复合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A、B、C、D分别为氢、氧、钠和硫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D元素与图中B(填写字母序号)元素的化学件质相似;
(2)A、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1: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2O2,其中B元素化合价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臭氧水是臭氧(O3)溶入水中制成的,能脱色去臭,还是很好的杀虫、杀菌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是单质B.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D.臭氧水是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榨取果汁
C.点燃酒精加热火锅D.灯泡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必须是可燃物;(2)燃烧必须要有氧气;(3)温度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磷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
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
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讨论并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现现象结论与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实验过程中,a试管中气球的变化为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他重新设计了图3装置,你认为图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
按图2装置实验结束后,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略浸入水面下(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内空气体积的多少呢?”
你预测大约为$\frac{1}{5}$,理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