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生石灰 矿泉水 B.生铁 黄铜矿
C.空气 碳酸钠 D.C60 氯酸钾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
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3)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
C.同一元素的两种粒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图1.青蒿素结构简式 图2.双氢青蒿素结构简式
(化学式:C15H22O5) (化学式:C15H24O5)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 (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 ② 分离提纯 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 。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 。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发现将NaOH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NaOH能与HCl发生中和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实验1.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溶液呈_______色 | |
实验2.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振荡。 | _______________。 | NaOH与HCl能反应。 |
【解释与结论】写出NaOH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对实验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讨论,小玲同学认为呈碱性,小生同学认为呈中性,小柏同学认为也可能呈酸性,最后同学们否定了小玲同学的说法,其理由是___;欲进一步确定实验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其操作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图②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 。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右上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g。
(4)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生铁制成的铁钉来制取晶体【FeSO4·7H2O】,进行了如下实验:
(1)操作1、2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和 .
(2)混合溶液A中的溶质有Fe2(SO4)3、H2SO4和 (化学式).
(3)操作3的步骤是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4)洗涤【FeSO4·7H2O】晶体可下列试剂 .
A.水 B.稀硫酸 C.冷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和b的名称分别是 、 。
(2)实验室若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你选用的一种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选择的理由是 。
(3)在实验室里,可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S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SO2(在通风橱中进行)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收集好后,多余的SO2气体可用F装置来吸收,此时应把里面浓硫酸换成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 约为5.6。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调查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 、(填K1或K2或K3,下同)关闭弹簧夹 ,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3)关闭K1,打开K2、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 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 丁装置中溶液 | 丙装置中溶液 |
pH | 6.50 | 5.60 |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水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等于”) 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 会 ;
【结论与反思】
(5)由实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