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6.02×1023个微粒的集合体,单位是mol
B、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粒子的桥梁
C、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微粒的数量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mol”表示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其符号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的微粒个数是6.02×1023个;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与阿伏伽德罗常数之比,单位是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粒子的桥梁,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其符号为n,符号为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符号、单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质量
C、溶剂的温度
D、溶剂的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
D、
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
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图乙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提示:瓶内是足量的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求证】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上述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
 
,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出现了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①本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②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等质量的木炭和氧气,高温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主要是(  )
A、CO
B、CO2和O2
C、CO和木炭
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的原子序数是17
B、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D、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认识物质的,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氧气从宏观视角看,是由
 
组成的;从微观视角看,是由
 
构成的.
(2)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物质的种类                  D.元素的种类
(3)用化学用语书写:①1个铜原子
 
②氧化镁
 

(4)依据图示回答: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①1个B分子中含
 
个原子;
②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具有不同的(  )
A、最外层电子数B、电子层数
C、中子数D、质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