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双休日,小晋同学一家三口到风景秀丽的天紫湖去郊游野炊.
(1)爸爸准备了豆腐干、瘦肉、鱼、面包和牛奶,为使营养均衡,妈妈又增加的食物是A(填字母)
A.黄瓜     B.鸡蛋    C.牛肉      D.孝感米酒
(2)烧烤时,为使木炭燃烧更旺,小晋将木炭架空,原因是增大了木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小晋将取回的清澈湖水煮沸,发现有少量沉淀产生,该泉水属于硬(填“软”或“硬”)水;
(4)野炊结束时,小晋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铁锅生锈;
(5)离开时,为防止引发火灾,请给出一种熄灭余火的简易方法.浇水或用土覆盖.

分析 (1)根据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行解答;
(2)根据促进燃烧的条件考虑将木炭架空的原因;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进行解答;
(4)根据防止铁生锈的措施着手;
(5)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隔绝氧气都能够达到灭火的目的.

解答 解:(1)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油脂、蛋白质,而本题食物提供了:油脂、无机盐、蛋白质、糖类、水缺少维生素,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中,需要补充蔬菜,所以妈妈又增加的食物是青菜;
(2)促进燃烧条件有两个:增大氧气浓度;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小晋将木炭架空,是增大了木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硬水中含有一些含镁、钙的化合物,易产生沉淀,所以发现有少量沉淀产生,说明是硬水;
(4)小晋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铁锅生锈;
(5)山区踏青,最好的灭火方法就是就地取材,水是最方便的灭火方法了,或者用土覆盖.
故答案为:(1)A;(2)增大了木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3)硬;(4)防止铁锅生锈;(5)浇水或用土覆盖.

点评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需要同学们全面掌握,人体所需营养素;促进燃烧条件有两个:增大氧气浓度,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山区踏青灭火要就地取材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三种无色溶液,溶质分别为硫酸铵、氯化钠和碳酸钾.3位同学设计的鉴别方案如下:
甲:各加入少量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碳酸钾.然后向无明显现象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硫酸铵,无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
乙:各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硫酸铵.然后向无明显现象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有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无沉淀的是碳酸钾.
丙:各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有沉淀产生的是硫酸铵.然后向无明显现象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无沉淀的是碳酸钾.其中正确的有(  )
A.只有甲B.甲和乙C.乙和丙D.甲和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C60B.H2OC.KOHD.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双氧水是我们熟悉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在元素周期表中,氧的原子序数为8,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B.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
C.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2
B.X的常见单质具有可燃性
C.酒精在X的常见单质中燃烧生成CX2和H2X
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X的常见单质反应产生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名称:
①2个磷原子2P;  
②2SO42-两个硫酸根离子;
③S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④既可用作消毒,又可用作制取氧气的液体试剂是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些物质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物质检验.已知:钠、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含钠物质灼烧时火焰呈现黄色.因此,对某未知物质进行焰色反应,如果火焰呈黄色,可推知该未知物中含有(  )
A.钠离子B.钠元素C.钠原子D.钠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事  实解  释
A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H2O2可杀菌消毒,而H2O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D加热高猛酸钾制取氧气分子的种类不变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已知装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小资料: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1)打开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小聪认为通过B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不合理,浓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盐酸也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
(2)一段时间后,关闭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E中的活塞,并用弹簧夹K2夹紧橡皮管.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液面上升,白色固体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
(3)上述实验过程中,C中玻璃管K1的作用是排出A、B、C装置中气体,避免装置中压强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