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过氧化氢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实验室用它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其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1mol双氧水(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可产生0.5mol氧气,质量为16g,所含氧气的分子个数约为3.01×1023个.

分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由过氧化氢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计算出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即可,结合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即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粒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其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氧化氢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1mol双氧水(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可产生0.5mol的氧气;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故其质量为0.5mol×32g/mol=16g.
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即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所含氧气的分子个数约为0.5mol×6.02×1023个=3.01×1023个分子.
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催化剂;分解反应;0.5;16;3.01×1023个.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 验 操 作 及 现 象实 验 结 论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
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 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 SO2
D将某物质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中,溶液呈红色该物质一定是碱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氯分子2Cl2
(2)氢氧化钠NaOH;
(3)3个硫酸根离子3SO42-
(4)氦气He;
(5)氯化铵NH4Cl;
(6)碳酸H2CO3
(7)铝离子Al3+
(8)氨气NH3
(9)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2}{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对化学式N2O的正确读法为(  )
A.氧化氮B.一氧化氮C.二氮化氧D.一氧化二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同学取245克氯酸钾加强热制取氧气,停止加热后,经分析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反应过程中制取氧气的质量为(  )
A.50克B.16克C.44克D.32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20℃时,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钠粉末,完全溶解后,此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将(  )
A.小于10%B.大于10%C.不变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地壳中居前三位的元素是O、Si、Al(填“化学符号”);人体中含量最多非金属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最多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要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区分硬水与软水常用的试剂名称肥皂水;
(2)证明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氧气常用带火星的木条;
(3)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是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
(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铜+氧气$\stackrel{加热}{→}$氧化铜,属于化合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闭的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化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的同学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结论主要取决于容器是否敞口.
(3)设计下列实验验证:(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Na2O2固体)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简答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紧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称量前需密封锥形瓶
②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加热,观察到金属钠燃烧,冷却后,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天平
平衡
③将锥形瓶塞取出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天平
不平衡,指针向左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